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行业锐评 > 查看内容

国产汽车热销美国!中国制造走上新台阶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liuxianglong 作者: 12缸汽车来源: 说客
PostTime:26-9-2016 21:04
作者:12缸汽车 近日,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中国乘用车出口8月同比增长了30%,达到4.3万辆,这已经是中国汽车出口连续第四个月实现增长。然后纵观2016年整体的情况...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近日,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中国乘用车出口8月同比增长了30%,达到4.3万辆,这已经是中国汽车出口连续第四个月实现增长。然后纵观2016年整体的情况,并不乐观。 

                          汽车出口遇阻 

根据已公开的数据,2016年1-8月,中国乘用车出口总量同比仍下跌了3%,为27.8万辆。 总体来说,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才刚刚起步,以整车出口为例,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7.29%,低于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汽车发达国家和地区的50%~75%的水平,还低于巴西20%、印度13%的水平。


 8月份的数据中,两家公司报告的出口量增幅最大。一是吉利汽车,报告出口汽车2612辆,同比增长49%;另一家是长城汽车,报告出口527辆,同比增长18%。其他出口企业如奇瑞汽车、力帆还没有公布具体出口数据。


                        出口走低原因 
中国汽车出口走低,和整个国际经济大环境密不可分。

中国汽车出口主要的目标市场是新型经济体,如俄罗斯、中东、北美和南美等。近年来,这些地区目前都遭遇了经济困境,这是中国汽车出口走低的根本原因。



 日本和韩国等竞争国货币的贬值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中国汽车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个原因就是我国轮胎出口最大的目的国——美国,频繁发起对中国出口轮胎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使我国轮胎产品出口出现大幅下滑,这也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大幅下降的原因。


 除了以上外部的因素,中国车企自身也有原因。中国汽车出口产品主要对相对低端车型,中高端车型竞争力不足;此外,部分车企根据市场情况也调整了出口思路,主动减少了效益不好产品的出口。


 虽然中国汽车出口遇阻,困难重重,但也会看到曙光。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收购沃尔沃以后,经过相互磨合和反哺,形成出口优势,2015年沃尔沃成都工厂生产的S60轿车已经开始出口。


另外,上汽通用2016年也开始向美国出口昂科威跨界车,虽然目前具体出口数据并没有披露,但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国汽车出口的成本优势开始显现。


                   中国汽车出口的优势到底何在? 

说到中国汽车出口的优势,那具体有哪些优势呢?12缸汽车认为,目前最大的优势是低成本的生产能力,以及日渐积累的品牌效应。

 


 如今汽车出口海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当地进行全散件CKD组装;另一种是在国内生产好整车,之后进行整车发送。第一种方式的成本较低,但要面对出口国的贸易壁垒、政策限制等;第二种则要承担高昂的运输成本。

 


 整车出口对车企来说自主性更高,生产的自由度更大。沃尔沃S60和别克昂科威跨界车都是在中国生产好整车后,出口国际,这意味着中国车企低成本的生产能力已经日渐能够承担国际运输成本。

 


 除了低成本的生产能力,品牌效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里的品牌效应不仅仅是某个中国车企自身的品牌,而是车企的联合品牌效应。

 


 “早期国内汽车厂商为了争抢海外市场,竞相压价等不公平竞争现象很严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认为,竞相压价带来的另一个弊端就是,价格压的太低,直接影响售后服务的质量。

 


 特别是面对如今复杂多变、竞争强敌多的出口环境,中国汽车品牌更要“抱团取暖”,通过共享平台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qchjl_admin@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6号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9-3-2024 16:13 , Processed in 0.27812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