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轿车车体侧面抗撞性研究:仅供各位学子学习参考,希望对大家写论文有帮助。请在24小时内自行删除。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汽车安全性法规的发展史…………………………………………1
1.2 美国被动安全性法规FMVSS ……………………………………1
1.3 欧洲被动安全性法规以及和FMVSS 的区别……………………2
1.4 我国被动安全性法规现状 …………………………………………4
1.5 国内外被动安全研究现状 …………………………………………5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6
第二章弹塑性力学理论和计算方法 …………………………………8
2.1 弹塑性特性的基本描述……………………………………………8
2.2 塑性变形的特点和塑性力学的附加条件…………………………9
2.3 弹塑性力学的简化模型……………………………………………9
2.4 弹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10
2.5 有限变形弹塑性问题的有限元法…………………………………12
2.6 计算方法分析………………………………………………………14
2.7 小结…………………………………………………………………15
第三章侧面碰撞模拟分析的影响因素 …………………………… 16
3.1 单元尺寸的确定……………………………………………………17
3.2 材料的设定…………………………………………………………19
3.2.1 沙漏效应……………………………………………………20
3.2.2 硬化法则……………………………………………………21
3.2.3 应变率………………………………………………………22
3.2.4 单元积分模式………………………………………………24
3.3 接触问题……………………………………………………………25
3.3.1 接触系统的约束条件………………………………………25
3.3.2 接触界面算法………………………………………………25
3.3.3 接触搜索算法………………………………………………26
3.3.4 接触摩擦力算法……………………………………………26
3.4 连接方式的设定……………………………………………………28
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 4 --
3.5 小结…………………………………………………………………31
第四章车体侧面碰撞模拟分析 ………………………………………32
4.1 总体分析过程………………………………………………………32
4.2 产品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整理………………………………………32
4.3 有限元网格划分……………………………………………………36
4.4 有限元网格检查和装配……………………………………………38
4.5 车体结构抗撞性分析………………………………………………38
4.5.1 单元质量检查………………………………………………38
4.5.2 材料定义……………………………………………………39
4.5.3 可变形移动壁………………………………………………40
4.5.4 接触条件定义………………………………………………41
4.5.5 时间步长控制………………………………………………43
4.5.6 其它条件控制………………………………………………44
4.5.7 碰撞仿真分析………………………………………………44
4.6 小结…………………………………………………………………49
第五章数据采集和处理 ………………………………………………50
5.1 电测量系统…………………………………………………………50
5.1.1 电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的要求……………………………50
5.1.2 采样预滤波…………………………………………………52
5.1.3 采样频率……………………………………………………52
5.1.4 幅值分辨率…………………………………………………52
5.1.5 数据处理……………………………………………………52
5.2 光学测量系统………………………………………………………53
5.3 小结…………………………………………………………………56
第六章车体侧面碰撞被动安全对策和改进设计 …………………57
6.1 增加板料厚度………………………………………………………57
6.2 采用新材料…………………………………………………………60
6.3 采用先进工艺………………………………………………………61
6.4 改进设计……………………………………………………………61
6.5 小结…………………………………………………………………64
第一章 绪论
-- 5 --
第七章汽车被动安全分析技术的新观点和新方法 ………………65
7.1 反工程分析法………………………………………………………65
7.2 模型简化分析法……………………………………………………65
7.3 结构简化分析法 ……………………………………………………66
7.4 小结…………………………………………………………………66
结论……………………………………………………………………………6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9
致谢……………………………………………………………………………70
参考文献 ……………………………………………………………………71
摘要 ……………………………………………………………………………ⅰ
ABSTRACT………………………………………………………………………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