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汽车设计 > 查看内容

汽车轻量化战略联盟 何日实现整体跨越?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清雅轩 作者: webmaster来源: 中国机械汽车人才网
PostTime:10-4-2008 20:36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不久前,一汽、东风、吉利、奇瑞、长安等汽车企业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宝山钢铁、西南铝业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共同发起成立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预示着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轻量化将实现整体跨越。

  汽车轻量化对汽车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欧洲铝协提供的资料表明,汽车重量每降低100公斤,每百公里可节约0.6升燃油,同时也可减少尾气排放。汽车车身约占汽车总质量的30%,空载情况下约70%的油耗用在车身质量上,因此,车身轻量化对提高整车燃料经济性至关重要。国家发改委曾要求到2010年乘用车新车的平均油耗比2003年减少15%,显然,没有轻量化,这个指标是无法实现的。

  同时,轻量化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车辆操控稳定性和一定意义上碰撞安全性的提升。因为车辆行驶时会因底盘重量减轻而减少颠簸,整个车身会更加稳定,而轻量化材料对冲撞能量的吸收,又可以有效提高碰撞安全性。目前我国自主轿车较国外同类车重8%至10%,这就表明汽车轻量化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更是一项关键性课题。

  据专家介绍,汽车轻量化技术包括汽车结构的合理设计和轻量化材料的使用两大方面。解决轻量化材料问题,不仅需要采用更轻的材料,同时还要掌握这些材料的应用技术。目前,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材料,70%都能在我国自己生产,甚至已实现出口,但是自主品牌汽车由于相关应用技术还显薄弱,因而无法将这些材料应用到汽车设计、生产中去。例如汽车轻量化材料之一的高强度钢,宝钢等大型钢铁企业都能生产,但由于成本高以及模具设计、焊接、冲压、粘结等制造技术应用能力不足,还未能广泛应用于自主品牌汽车上,其用户大多是合资汽车企业。

  出现这种情况,与过去材料生产企业和汽车企业彼此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低有很大关系,因而导致最新技术的沟通不够及时,材料生产企业的成果不能第一时间进入汽车研究人员和工程设计人员视野。如今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将有望打破行业界限,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轻量化技术开发平台和数据库,实现企业合作开发。

  2007年10月在法兰克福举行的第九届“白车身”国际研讨会上,菲亚特公司500型白车身曾获得该研讨会评议最高分。据介绍,1998年,菲亚特白车身的高强钢用量只占10%,其碰撞安全性评价只达到两星左右,而到了2004年,其白车身高强钢的用量已提高至52%,碰撞安全性也提高到四星级。随着高强钢用量的增加,2007年则更进一步提高到65%。目前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碰撞评价多为两星或三星,显然与高强钢应用技术不足密切相关。尽管我国汽车出口形势较为乐观,但大多只销往对产品安全性要求相对较低的第三世界国家,如要进入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碰撞性能达不到相应标准便只能徒劳。所以,新成立的轻量化技术战略联盟提出要在保证整车性能特别是安全性能基础上,用先进的技术装备自主品牌汽车,是一个明智之举。

  同时,轻量化需要在一定的成本控制下实现,只有实现规模生产,新型轻量化材料的生产成本才能符合材料生产企业的效益要求。因此有专家认为,汽车企业必须联合进行技术开发,把开发成果在轻量化联盟的平台上实现共享。

  该联盟的政府支持单位也表示,希望这一跨体制、跨行业的汽车轻量化联盟,能在我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以及重大标准方面获得重大突破,在轻量化方面获得更多主动权,以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据悉,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将积极支持并引导更多创新要素加入这一联盟。目前该联盟的企业已经自筹5亿多元启动经费,政府还将安排1亿元项目资金给予支持。有政府支持和联盟自身的努力,相信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轻量化实现整体跨越将指日可待。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0-9-2025 07:53 , Processed in 0.26949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