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政策法规 > 查看内容

工信部推新能源汽车准入标准:“助推器”or“绊脚石”?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清雅轩 作者: webmaster来源: job.cartech8.com
PostTime:8-8-2009 10:24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民营车企在博弈中相对处于弱势

在国家政策的明确鼓励下,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已经烽烟四起,多数汽车公司均涉水新能源汽车。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准入机制的适时引入,对市场化的规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本报记者昨天采访发现,业内对标准出台的博弈过程和准入机制本身的作用多有质疑。

汽车评论人钟师向本报指出,将准入产品人为地分为几个档次,补贴和销售待遇均不同,这是多方妥协的结果,也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设置了“壁垒”。钟师发现,大型国有汽车集团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处于更有利的优势,因此他们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更容易被核定为成熟产品。而对一些民营汽车公司所领先研发的锂离子车载电池技术,却未能被列为成熟期产品,这是因为民营公司在博弈中相对处于弱势。

博弈造成了一个四平八稳的准入标准的出台。钟师认为,这就将造成对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鼓励力度不够,而一些国际车企已经掌握的技术将得到支持:“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领域的竞争,对先进性的鼓励尤为重要,政策因此应适当倾斜。”

汽车评论人张志勇对是否仍要沿用“准生证”这一行政色彩浓厚的手段深存质疑。张志勇认为,新标准调控的对象是企业,而不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因此,将造成车企向政府部门要资源要政策,将产生“寻租”现象,拥有更多政府资源的大型车企容易造出“政绩工程”,不能真正达到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目的。

张志勇因此提出,类似于通过购置税调动低排量乘用车市场需求的办法才是治本之计,因为那是直接针对市场和消费者,让消费者而不是政府来牵着车企的鼻子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应该将补贴直接给予消费者,使符合标准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和企业自求改进而符合市场需求,而不必设置准入“门槛”。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12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8-8-2025 13:34 , Processed in 0.28766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