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颠覆性的快速充电与非接触充电技术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共振式非接触充电技术值得期待 用户一旦认可了在较短时间内对电池进行反复充电的使用方式,那么,对于非接触充电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多(见图3)。自动搬运设备通常会以固定的频率反复启动、停止,因此,业界正在开发无需人工充电,而通过非接触充电技术进行充电的设备。在电动汽车方面,如定期行驶的巴士等也已经开始进行非接触充电系统的实验。 目前,已实用化的非接触充电系统主要采用电磁感应方式,也就是通过一个线圈给另一个线圈供电。但是,电磁感应式非接触充电系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当位置发生偏移时,会导致充电效率下降;其次,有异物进入时,会出现局部发热的情况;最后,电磁波及高频方面的防护也不易解决。因此,电场或磁场共振式非接触充电系统的开发在近期更为活跃。例如,日本竹中工务店正在开发的电场共振式非接触充电系统就可以解决电磁感应式系统中的局部发热及电磁波和高频防护等问题。 此外,麻省理工学院(MIT)于2007年6月曾公布了其对于磁场共振式非接触充电技术的研究。如果这项技术进展顺利,那么就有可能进行空间全方位的电力传输。应用该技术,电动汽车将可以在行驶过程中通过道路或护栏进行充电。 也将影响到电力系统 电动汽车的普及还可能产生新的商机,这就是电池的再利用。随着充电次数的增加,电池的容量及输出功率都会越来越小,使其无法再用于电动汽车。但是,从电动汽车上淘汰下来的电池还可以继续用作家庭或小型发电站的蓄电设备。电池本身的生命周期延长了,也就等于降低了电池成本。家庭或小型发电站可以利用这些低成本电池建立蓄电系统,这将出现新的电力系统。 便携设备也将发生改变 当快速充电与非接触充电在电动汽车及工业设备领域实现成功应用后,这两项技术在手机等便携设备领域中的融合也将得到加速。 据NTTDoCoMo公司分析:“非接触充电的优点是可以随地设置充电站,对用户来说,这将非常方便。”因此,目前业界对于在各种场合设置可对便携设备进行充电的基础设施十分关注。 宝马公司于2009年2月开始在韩国销售的宝马7系列轿车中集成了三星手机专用的非接触充电系统,只需将特定的手机放在中心控制台上,就可以进行非接触充电。而精工爱普生公司也推出了用于非接触充电系统的电磁感应式充电模块,有0.5W与2.5W两款。 如果便携设备具备了完善的可随时随地充电的环境,那么用户就无需再在乎电池容量与充电时间,而对可快速充电的电池的需求也将会越来越大。惠普公司举例说:“拿笔记本来说,在使用4个小时之后,充电30分钟,就可以再使用4个小时,这种使用模式将会对用户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不少厂商都对可快速充电的电池与非接触充电技术在便携设备领域的融合持乐观态度。 |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共0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