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汽车设计 > 底盘系统 > 查看内容

悬挂这个问题真要命啊,因为完全不懂,看汽车的参数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xiaocheng 作者: 汽车洋葱圈来源: 易车
PostTime:5-4-2016 18:54
作者:汽车洋葱圈 悬挂这个问题真要命啊,因为完全不懂,看汽车的参数表,这么多种悬挂类型到底什么意思,到底哪种更好呢?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前一阵给大家讲了一些悬挂中减震器的知识,就有许多小伙伴都表示:悬挂这个问题真要命啊,因为完全不懂,看汽车的参数表,这么多种悬挂类型到底什么意思,到底哪种更好呢?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葱哥的后期小陈曾经有一辆马自达睿翼,也就是马自达6的第二代车型。这台车的悬架,使用了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简直就是运动王者才会有的搭配有木有~
然而,当小陈把车买回家,发现这车的操控性相对于老马6来说,也并没有多强
不过,葱哥当年可是去日本试驾过原装的第二代Mazda 6,一模一样的硬件条件,但几乎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操控的精准啊、质感啊等等,几乎都不逊于宝马,操控性确实很好

其实通过这件事葱哥是想告诉大家,同样的悬架结构在不同调校的情况下,会呈现出不同特点。而这种操控性或舒适性方面的调校,重要性甚至不亚于悬架类型本身
当然,每种不同悬架形式都有自己先天的特点,葱哥今天着重给小伙伴们介绍下不同悬架形式的优势和劣势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麦弗逊悬架一般用在前轮,是当今使用最多的悬架形式。流行到什么程度呢?从五菱宏光到保时捷911全都采用麦弗逊悬架。

一般人都觉得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结构简单、成本低,操控差,这其实不太准确。其实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占用空间小
有人会说,悬架放在车身外面的,空间大小和我有什么关系?它可以为发动机舱腾出更大的空间,使发动机和变速箱布置更方便。发动机舱小了,乘坐空间就能做的更大

作为家用车,空间相对操控来说显然更重要。就连QQ和比亚迪F0这种微型车都可以装下麦弗逊,如果非要让人家装多连杆也可以,估计就不会有发动机了~
前悬架用麦弗逊其实也可以做到操控性很好,不然保时捷911也不会用了,它的发动机可是后置的,并不用考虑发动机舱空间。
保时捷911悬架结构

而且麦弗逊还能衍生出很多变种,比如宝马的双球节悬架就是其中一种。

宝马的双球节悬架

但麦弗逊最大的缺点是舒适性和操控性不可兼顾

之前有个某某实验室还曾经表示麦弗逊结构的悬架不安全,也是醉了,葱哥也专门做过节目聊过,大家可以去看看。

双叉臂式独立悬架
双叉臂可以算是麦弗逊的改进型悬架,比麦弗逊式多了一个上控制臂
麦弗逊(左)与双叉臂(右)对比

这有什么好处呢?它可以更精确的定位前轮的各种参数,对侧向的支撑也更好,能提升过弯极限,刚度和抗扭强度也会相对更高。所以在拥有优秀操控的基础上,也能兼顾舒适

但缺点就是多了一个上叉臂之后,占用空间会更大,质量也更大,并且成本会更高
注意这里的成本大部分是研发成本,前期设计、试制、调校等等都比麦弗逊更加复杂,而不光是多出了那根上控制臂的零件成本。

由于双叉臂的这个缺点,再加上现在麦弗逊悬挂已经能满足绝大部分家用车的需求,所以很多以前用双叉臂的车型,比如老雅阁、睿翼,在换代的时候(睿翼换代是阿特兹),都换用了麦弗逊悬架

而现在双叉臂基本只用在高级别的车型上,例如英菲尼迪Q70L、宝马X5、玛莎拉蒂总裁等等。
当然,别忘了后期小陈的故事,有了双叉臂不一定就是操控好,调校很重要

多连杆式独立悬架
多连杆顾名思义就是有很多根连杆组成的悬挂类型,一般三根或者更多。

复杂的多连杆为工程师提供了丰富的调校空间,可以极大程度满足性能,并且调校出不同特性,保证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缺点是它需要更多的空间,且设计调校参数较为复杂成本更高
由于很多人都知道多连杆好,所以有些厂商即使用的不是真正的多连杆,也会在参数表上起一个接近于多连杆悬架的名字
这种其实属于麦弗逊的改进版

比如把麦弗逊的下摆臂换成2根拉杆,再增加一根纵向拉杆,也叫做“多连杆”,而你似乎也并不能说它骗人...


总结
其实每款车型的设计之初,都是根据车型定位选择悬架形式的,运动、舒适、空间、抗造等等需求不同,都会匹配和设计不同的悬架。
硬派越野车多使用非独立悬架

对于小伙伴们一般家庭代步用车来说,不会上赛道激烈驾驶,所以一款悬架的极限根本无法体现

买菜车还挑什么悬架呀

很多人在评价一辆车时,总是简单的拿悬架结构来评定车型的操控感受,但保时捷911就是啪啪打脸的反例。每种类型的悬挂只是大致结构相同,但是调校和改进后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所以,悬架形式只是一个基本的参考,真正的操控感受,还是 提前试驾来的更直观。对于一棒子打死一片的这种观念葱哥可是非常不赞同的哦~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6-11-2025 16:00 , Processed in 0.32265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