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汽车设计 > 底盘系统 > 查看内容

极致的操控靠精确的过弯——详解宝马主动转向系统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wangzhixiang 作者: CarGeek车极客来源: 易车
PostTime:21-4-2016 18:50
现今汽车科技发展,车辆上多已配备各式辅助系统,而转向系统也有长足进步,如动力辅助系统、电子讯号传输等,为了提升转向速度与操控稳定性,许多品牌已陆续开发主动式转向系统,以及结合前后轮转向的整合式主动转向 ...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现今汽车科技发展,车辆上多已配备各式辅助系统,而转向系统也有长足进步,如动力辅助系统、电子讯号传输等,为了提升转向速度与操控稳定性,许多品牌已陆续开发主动式转向系统,以及结合前后轮转向的整合式主动转向系统等。

宝马整合式主动转向系统


汽车发展已经超过百年历史,无论动力在怎么提升与进化,最重要的发明当属转向系统,有了转向系统的设计,车子能够转换行进方向,而不再是单纯的「行进」。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转向系统发展已经相当全面,除了动力辅助让转动方向盘更为轻松之外,线传、电子讯号、依行进速度调整辅助力的主动式转向系统、还有整合式主动转向系统等,提供了动态驾驭的适当辅助及乐趣。

现今汽车科技发展,车辆上多已配备各式辅助系统,而转向系统也有长足进步,如动力辅助系统、电子讯号传输等,为了提升转向速度与操控稳定性,许多品牌已陆续开发主动式转向系统,以及结合前后轮转向的整合式主动转向系统等。
宝马在数年前开始,先在品牌旗舰7系中,导入了名为Integral Active Steering的整合式主动转向系统,这套系统最显著的功效,就是让车辆转向半径变小;在转向时除了前轮转动之外,后轮也会往反方向小幅度转向,增加转向的角度来减少转向半径。在详述Integral Active Steering整合式主动转向系统之前,要先来了解一下宝马的Active Steering主动式转向系统。

车辆在低速行进时,由于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因此方向盘在转动时的手感较重,反之在高速行进时轮胎接触面积较小,方向盘手感显得轻盈。例如在停车时转动方向盘就会显得吃力,而高速时转动方向盘则需要加倍谨慎,以免转向过度造成意外。透过整合式转向系统,提供低速时方向盘转向角度小,轮胎转向角度大的表现,高速时则相反。

主动式转向系统是运用一组行星齿轮搭配一颗驱动马达,由驱动马达以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来增加、减少转向输出角度,借以达到在低速时方向盘转向角度小,轮胎转向角度大。高速时则反向运作,方向盘转向角度大,但轮胎转向角度小,有了可变转向比例后,车辆的循迹灵敏性及高速安全性获得有效提升,在低速时较轻松的转向手感,也有助于停车的便利性。

如此设计之所以能有效提升安全与便利,在于无论科技再如何进化,物理定律都是无法忽略的,在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下,车辆在高速与低速行进时,即使方向盘转动角度相同,车辆所回应的转向反映可谓差别巨大。此外,即便有了动力辅助的方向盘,低速时方向盘由于车体重量,转动上都还是较为费力。为了满足低速时轻盈、高速时避免转向过度,可变齿比转向系统、主动式转向系统等因应而生。

宝马的Integral Active Steering整合式主动转向系统,除了前轮的主动式转向系统外,后轮亦会随速度而进行小角度的转向,提升车辆的行进顺畅度与安全性。时速低于60公里时,后轮会与前轮以3度的相反方向转向,降低转向半径。时速超过80公里时则与前轮同方向转动,避免转向过度且提升过弯稳定性。

宝马在导入主动式转向系统后,车辆在高速时轮胎转向角度较小,低速时则相反,如此操作之下,车辆在各种行进速度下都能保有便利性与实用性,但为求更有效率的操控,除了前轮加入Active Steering主动式转向系统外,宝马在后轮再导入了随车转动技术,后轮同样设计有与前轮相近的转向结构,使用转向连杆推或拉动转向节臂,造就了Integral Active Steering整合式主动转向系统。

当车辆以低于时速60公里的速度进行右转,Integral Active Steering整合式主动转向系统会将后轮的转动方向,调整成与前轮相反3度,也就是前轮往右转向,后轮则朝相反角度转向,形成一至的顺时钟方向,在前后两相辅助的影响下,车辆得以更灵活转向。这项功能在长轴距车款上优势最为显著,能有效减少转向所需半径。时速超过80公里时,转向时系统就不再让后轮以相反方向转动,而是调整为与前轮一致以减少横向推力,避免转向过度而造成危险,大幅提升车辆稳定性和安全性。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30-8-2025 05:36 , Processed in 0.4315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