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新问题频发,"悬挂门"这道坎有多难?
作者:车云网 最近特斯拉Model S的悬挂又成新闻热点。与之前“悬挂新闻”类似,没有权威结论,而且口水战不断。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最近特斯拉Model S的悬挂又成新闻热点。与之前“悬挂新闻”类似,没有权威结论,而且口水战不断。我们不想在这里把Model S大卸八块来考证,因为车云菌知道即便如此也不会有任何结果(否则NHTSA早干了)。车云菌此时想讨论的话题是:印象中,“悬挂新闻”在过去并不多见,但最近这几年却为何频发呢? ![]() 悬挂要不出问题,也难、也不难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很奇怪、或者说很纠结的现象。因为一般来说,伴随着技术的进步,问题应该越来越少才对。而且悬挂设计不像发动机技术那样挖空心思地不断创新,出问题的悬挂也不都是什么“创新结构”。那为何现在“悬挂新闻”越来越多呢? 悬挂要设计得不出问题很难吗?如果只有这一个诉求,一点都不难。马路上跑的那些人力三轮车,它们也都是带悬挂的,不照样好好的吗?从车型来看,我们也可以发现,越是传统、简单的车型,例如传统越野车、皮卡等等,悬挂出问题的概率越是低。 既如此,这些“悬挂新闻”为什么会出现呢?说简单点,核心就是性能(不单只操控性,还有舒适性、轻量化等等诸多因素)与成本之间的平衡。注意“平衡”二字,而不是单指其中一项。例如极致追求性能的超跑,高级别的豪华车,悬挂都很少出问题。为什么?因为它们在成本上的宽容度很高。另一个极端是那些对性能几乎没追求的车,例如小面包、微型轿车,还有“平板三轮”,它们也极少会有悬挂的负面报道。 ![]() “平衡”是门技术,绝非简单的“厚道与否” 说到“平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与“厚道”对立——玩平衡的厂商总归是算计的、不厚道的,其实不然。 任何一款“走量车型”的研发,成本与性能之间的平衡是一门大学问,这个帐是必须要算的。它在某种程度上会决定一款车、甚至一个车企的成败。事实上在过往案例中,因为不注重成本控制而一味走高价路线并因此失败的绝不止一个两个。 然后我们再来看悬挂。一款车上应对情况最复杂的部件,除了轮胎就是悬挂,因此它也会成为平衡难度最大的地方。如果确保所有的情况下都不出问题,这意味着要把一款经济型家轿的悬挂按照超跑的轻量化高性能和越野车的强度去造。这样的车投放市场后,价格上肯定毫无竞争力可言。相反,如果只考虑到日常上下班,结果车主稍微一撒欢儿悬挂就坏,这种车也不可能有人买。 因此,设计者必然会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找平衡。这种平衡既要结合车型特点(标榜运动和标榜家用会截然不同),也要结合市场状况(针对欧美与针对中国肯定不一样),这是相当考验功底的。这其实也是为何在低级别家用车里,标榜运动的比标榜家用的更容易出问题的原因,同时也是为何过去“悬挂新闻”相对少见的原因。既如此,在产品变换、风格转换、市场变更等情况出现时,一旦在某个细节上没考虑周详,引发“新闻点”也就不奇怪了。 已有的悬挂新闻均与“平衡”相关 具体到最近“耳熟能详”的“悬挂新闻”吧。先说福特。要说百年福特无法设计出可靠的悬挂肯定谁也不信。对于之前的新闻我们捋一捋不难发现,问题最多的车型是“国产”翼虎。翼虎的平台来自福克斯,这种做法很主流,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哪儿? 其实作为偏运动定位的福克斯,之前的平衡做得过于“恰到好处”。然后对应到翼虎时,必须进行足够的强化才能保证其“宽容度”。这里就涉及到“再平衡”的问题。然后我们再来看长安福特面对的市场和它的处理。一方面相比欧美市场,中国的路况落差和驾驶习惯落差都更大,这本身要求国产翼虎要有更高的宽容度才行。另一方面,作为国产版本,长安福特可能过分注重“成本控制”了。两相交叉,结果可想而知。好在这个事情,现在已经通过召回的方式解决了。 大众的悬挂新闻细节稍有不同,但核心原因也在于此。关于这个新闻,车云菌在当初已经评论过多次。三个要命的因素,最终导致了它成为“新闻点”: 基于PQ35的底盘结构,它又无法布局类似于PQ34那样的扭力梁,于是只能采用现在已及其少有、且在大众家族历史上罕见的结构。结构的非主流,会对研发成本提出挑战。 这个悬挂在研发时就确定了它会在MQB后不再采用,也就是它从诞生开始就确定了只是一个过渡产品,这也是约束研发成本的因素。 开发这款悬挂的核心诉求就是控成本,如果成本不可控,还不如直接用已有的多连杆。 这三点纠结在一起,就会让设计者在“平衡”时出现偏差,再结合国内的路况(起伏大)和用车状况(经常满载),不出问题才怪呢! ![]() 速腾扭转梁式后悬挂示意图 其实再往前追溯,类似的例子还能找到。早一批的现代C酷派车主,应该对当年的“啃胎”仍记忆犹新,这个问题的根源其实也在悬挂上。而出现的原因,也在于平衡——对于这个伊兰特平台的经济型跑车,平台基础差,现代却不愿意做出过多投入研发,再加上工程师本身的经验不足,最终促成了相应的“新闻”。 然后再到本文的主角特斯拉,它的定位可不低端啊,为何也有类似新闻爆出呢?虽然马斯克可能表示“严重不服”,但有两点不得不承认。一个是特斯拉的造车经验、尤其是底盘方面的设计经验有限。另一个是特斯拉是电动车,而且是高性能电动车。这种车在车坛历史上还从未如此大规模量产过。这些都意味着它在研发和设计上需要有更多的投入。特斯拉在感觉它在“平衡”上已经相当不在乎成本了,但可能仍然不够,最终导致“悬挂新闻”的出现。 车云小结: 在最后,我们提一下为何这些悬挂新闻往往没有明确定论的原因。例如即便是召回了,大众至今也不承认它的悬挂有问题。它的补丁方案,也纯粹是出于“厚道”。福特、特斯拉也都不例外。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没法界定。你说悬挂有问题,那为何那么多人开没事儿?还有,你开车都干什么了?这东西永远都说不清楚,也不像发动机排放之类一样可以测试。既如此,无论哪个厂商,都不可能主动承认是自己设计上的缺陷。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想:会不会像马斯克说的那样,有人故意诬陷呢?理论上,也不是没可能,哈! 那么这种新闻是否毫无意义呢?当然不是。无论结果如何,一方面它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选择,另一方面也会引起厂商的重视和积极应对——即便不召回,新品肯定是要“亡羊补牢”的。 |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共2条 发表评论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