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赞!三个很实用的汽车安全设计
发动机技术 汽车在受到前方撞击时,前置式发动机很容易被迫向后移动,也就是挤向驾驶室,使车中生存空间变得更小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沉式发动机设计 汽车在受到前方撞击时,前置式发动机很容易被迫向后移动,也就是挤向驾驶室,使车中生存空间变得更小,从而给驾乘人员造成伤害。为了防止发动机向驾驶室移动,汽车设计人员便为发动机安排一个向下沉的“陷阱”,一旦汽车受到前方撞击,发动机便会向下移动而不是直接撞向驾乘人员。
采用下沉式发动机设计的结构并不复杂,有的厂家是将发动机固定在一个特别设计的结构上,并采用了特殊的连接方式,能确保在发生前方剧烈撞击过程中,承载发动机的托架后移,从而促使发动机倾倒,从而可部分阻止发动机向驾驶室移动。
也有的是通过可溃式的卡扣固定发动机,当受到正面撞击时,可溃式卡扣会自动断裂,致使发动机下沉。发动机在下沉时还可吸收和分散一部分撞击能量,同时也能减小撞击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可溃缩式转向柱 方向盘和转向柱与驾驶人的距离相当近,当发生正面撞击时,它们常是造成驾驶人头部、胸部受伤的主要原因。用来控制汽车方向的方向盘和转向柱,事故中转瞬间就成为最致命的武器。
受“溃缩论”的影响,汽车安全专家将转向柱设计成可溃缩式的,一旦发生正面撞击,转向柱便会自动收缩进去,或者说瞬间“折断”,从而拉开与驾驶人之间的距离,以增加生存空间。
另外还有一种可伸缩式转向柱。当发生正面撞击并且撞击力超过设计规定值时,转向柱会自动断开或脱开,使转向柱与转向机构脱离,避免转向柱因正面撞击而向后移动挤向驾驶人的前胸。
预紧式安全带 在理想的情况下,当碰撞发生的时候,安全带应该是及时收紧,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刻毫不犹豫地把人保持在座椅上,然后适度放松,待冲击力峰值过去,或人已能受到气囊的保护时,即适当放松安全带。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拉力过大而使人肋骨受伤。
不过普通的安全带都没有这样的“理想”工作状态,只是直接地限制人体移动而已,因此在车祸之中还是有可能让人体受伤,所以就产生了安全带预紧装置以及拉力限制器。
在安全带预收紧装置和安全带拉力限制器的共同作用下,安全带的保护能力几乎达到了理想状态。有关测试数据表明,预紧式安全带和标准卷收器安全带在发生事故时,乘员头部伤害指数下降30%。 六大最先进的汽车安全技术 汽车安全也是一门艺术,开车最讲究的无非就是安全问题,从坐进车里的那一刻起就必须时时刻刻注意,因为不论是你贫穷或富有,你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你开着迈巴赫也得注意你身边的形形色色可以音响安全的所有系统,凡事构成安全隐患的都必须时刻注意。 随着高科技的进步,人类每一天都在研究一些汽车方面的高科技,比如无人驾驶、360度全景影像、盲区监测、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等高科技,这些汽车安全方面的高科技可以让你开车的时候更加的得心应手。接下来咱们研究一下这六个最先进的高科技吧。 1、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Lane-Keeping Assist)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属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中的一种。它是在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S)的基础上对刹车的控制协调装置进行控制。车道辅助,可以帮助车辆在预设的车道内保持安全地行驶。 我个人比较青睐这个功能,比如说凌渡所搭载的LDWS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它可以让车辆始终保持在一条车道内行驶,如果车辆偏离了这个车道,方向盘就会通过震动来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直至回到正常的车道里。帮助系统完成这个动作的主要是依靠前风挡的一个摄像头,它在车速大于65km/h,转弯半径大于250m,未打转向灯,车道宽度大于2.8m并小于4.4m的状态下,能够自动监控路面分道线位置,并传回行车电脑进行数据分析。 我一直认为,开车的专注度是随着车速的上升而上升的。跑高速绝对是最费神的,有时候经常会出现精神游离,虽然只有短暂的几秒,但是真的很危险。不管是定速巡航,还是自适应巡航,又或是这个LDWS车道保持辅助,其实都是帮助驾驶员提高安全性的一种辅助手段。在那短暂的几秒里面避免不必要发生的。 2、前方碰撞警示系统(FCW:Forward-Collision Warning )
FCW能够通过雷达系统来时刻监测前方车辆,判断本车于前车之间的距离、方位及相对速度,当存在潜在碰撞危险时对驾驶者进行警告。FCW系统本身不会采取任何制动措施去避免碰撞或控制车辆。如果驾驶过程中车辆与前车距离过近,位于前风挡的警示灯会持续闪烁提醒驾驶员,如果车辆持续靠近,驾驶员仍未采取制动措施,警示灯闪烁频率和亮度进一步增强,同时加入蜂鸣报警。此时碰撞预警系统还会介入刹车系统,对车辆进行主动制动,从而降低事故伤害率。 碰撞警示系统是一款能预测到行车危险并在碰撞危险发生前向驾驶员发出警报,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产品,被称为"永不疲倦的第三只眼"。该系统是实现自动驾驶的最基本技术,也是IIHS判断车辆最高安全评价的必备配置。现在运用该技术的汽车品牌有沃尔沃、英菲尼迪、奔驰、丰田等! 3、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是在按设定车速进行巡航控制的系统上,增加了与前方车辆保持合理间距控制功能的新系统。根据车间距传感器检测的信息,以及本车的车速传感器和横摆角速度传感器检测确定的本车行驶路线信息,来判断在本车的同一条车道上前方有无车辆行驶。车间距离传感器采用了微波雷达或距离雷达。当同一条车道前方没有车辆时,像通常的巡航控制一样按照设定的车速行驶;当前方出现车辆时,以低于设定车速行驶,控制本车与前方车辆的合理间距。装有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智能汽车,通过雷达和计算机来鉴别靠近车辆的是自行车、汽车还是行人根据道路情况控制车辆行驶状态,完全或部分地取代了驾驶员的操作。 此系统基于定速巡航系统衍生而成,弥补了定速巡航系统的弊端,可以自行判断与前车的距离和车速,并快速做出调整,大大增加了行车安全性。新蒙迪欧带有ACC自适应巡航系统与普通定速巡航系统。 定速巡航系统很多车都有,但这种巡航系统只能保持一个车速行驶,前方有情况也不会减速,实用性很低。而自适应巡航由于加入了雷达进行测距,设定好车速后,系统还会自动保持与前车的距离。也就是说前车慢了,本车也会慢;前车快了,本车也会快(但不会超过设定的速度);前面没车时,则按设定的速度行驶。 自适应巡航除了可以设定车速外,还可以设定跟前车的距离,可大大降低长途、高速时司机的劳动强度。正常情况下,司机只需要控制方向即可。通过利用激光,雷达,摄像头检测来往车辆,自动调整车速保持与前车的距离。当与前车之间的距离过小时,该系统会自动制止车辆,避免两车相撞的悲剧。 4、后十字路口交通警示系统(Rear Cross Traffic Alert)
十字路口和交叉路口是交通事故多发地段,针对这一情况,很多厂家推出了这套系统。在你逆向变道时,其可以检测到后方潜在物体并给予警示。尤其是在能见度极低的路况下,该辅助系统可以即使协助车主驾驶。 5、盲点检测警示系统(BSW:Blind-Spot Warning)
盲点监测系统是驾驶辅助系统中的一项关键功能,在低速状态时覆盖车身周围360°路况。主动安全循环检测体系中还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偏离警告、停车声纳等。一些驾驶辅助系统让你行车变得更安全,尤其是在长时间驾车的过程中。通过车辆后方两边的摄像头检测相邻车道后方车辆与本车的相对位置。当盲点区域内存在车辆时,外后视镜上的小灯会亮起,警示车主注意在变道时与盲点的车辆或行人相撞。当用户将汽车倒出停车位的过程中,该系统会检测后方是否有车辆经过并提醒司机。 盲点检测系统也并不是100%可靠,有时它会发出假警报,特别是当车辆穿越随到时,系统会将隧道墙壁误认为是其车辆。本田曾开发出一种独特的盲点检测系统,需要司机进行判断。在本田雅阁车型中,Lane Watch系统是一种安装在车辆后方的摄像头系统,它基于车辆后视镜进行工作。打开右转向灯后,图像会出现在中控台显示屏中,该图像中存在着三条水平线。若图像位于中线与近距线之间,则无需变换车道。若图像位于中线与远距线之间,则需要自行作出判断是否进行车道变换。 6、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AEB: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 )
AEB是一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主要由测距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执行机构模块3大模块构成,其中测距模块的核心包括微波雷达、激光雷达和视频系统等,它可以提供前方道路全面、准确、实时的图像与路况信息。AEB系统采用雷达测出与前车或者障碍物的距离,然后利用数据分析模块将测出的距离与报警距离、安全距离进行比较,小于报警距离时就进行报警提示,而小于安全距离时即使在驾驶员没来得及踩制动踏板的情况下,AEB系统也会启动,使汽车自动制动,从而为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高速公路用AEB系统主要在车速为50~80km/h时起作用。这套系统主要针对城市间行驶的情况,在低速情况下可能只是会提醒驾驶员。微波雷达的一个潜在优势是无论天气、照明条件如何,都不受其影响。除探测道路上的车辆外,还有类AEB系统是用来检测行人和其他公路上弱势群体的。 配备了AEB系统真的就能让人彻底放心把刹车交给电脑么,很多人都抱有这样的疑问。AEB只是能在背后起到辅助作用的系统,工作范围和准确性方面还需完善,况且遇到湿滑路面、视线不佳的时候,AEB系统仍然起不到完美的保护作用;所以,如果驾驶员过于依靠电脑,缺乏安全意识,只会引发更大的安全隐患。 |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共0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