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汽车维修 > 查看内容

关于汽车积碳,这些你必须要知道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liuxianglong 作者: 没车不行来源: 易车
PostTime:1-11-2016 20:14
没车不行 这几年有一个话题一直被大家热议,那就是积碳。说到积碳就好像说到了癌症一样,吓得我们这小心肝是滴流乱颤。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这几年有一个话题一直被大家热议,那就是积碳。说到积碳就好像说到了癌症一样,吓得我们这小心肝是滴流乱颤。那么,积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对车辆会造成什么影响,我们又该如何预防或者解决积碳问题呢?

积碳其实并不是碳,而是汽油挥发后留下的附着在发动机内各处的包括石油烃、石蜡以及一些胶质物在内的混合物。为什么汽油里有这些东西呢?那是因为国内汽油的提炼技术不够先进,生产的汽油但不到相应的标号,为了提升汽油的辛烷值才不得已加入了这些添加剂。大家常说的国内汽油油品差,说的就是这事。

接下来车行哥就来告诉大家积碳是怎么产生的。就拿燃烧室内的积碳举例,发动机熄火后,火花塞停止工作,但是气缸内仍然会有还没来得及燃烧的汽油,汽油会挥发,但那些杂质是没有挥发性的,那些原本溶解在汽油里的杂质就留存下来了。再经过长时间发动机工作时的高温炙烤,积碳就牢牢地附着在汽缸壁、活塞顶上了,这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燃烧室积碳。不只是燃烧室积碳,发动机各处的积碳原理都是一样的。由此可见,只要你的汽车还在烧油,只要汽油里的那些添加剂还在,无论你怎么用车都会产生积碳。

既然烧油就会有积碳,为什么知道这两年才收到大家关注呢?那是因为直喷发动机变多了。直喷发动机更容易形成积碳。国内较差的燃油品质遇上了直喷发动机普及的年代,积碳问题自然就收到大家关注了。

积碳既然产生了,那积碳到底对车有什么影响呢?这就要看积碳积在哪了。积在喷油嘴上会降低喷油量,动力会变差;积在节气门上会导致油门反应变得不线性;积在油路管路上就会导致供油不畅;积在火花塞上就有可能损坏火花塞到时不能顺利点火;积在气门上会导致气门关不严,气缸压力下降;积在燃烧室内会让燃烧室容积变小导致动力下降,严重时还会导致活塞环与汽缸壁配合过紧导致拉缸。没错,积碳就是有这么多可怕的害处。不过也不必过分担心,只要你没有特别恶劣的用车习惯,积碳的速度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夸张。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环节积碳产生的速度呢?积碳产生是因为汽油没有烧干净,那我们就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就可以了。首先避免冷启动后超短距离行车,冷车状态下发动机都是过量盆喷油的,这时候如果熄火,那么留在发动机里没燃烧的汽油将会是巨量的,自然积碳就更容易产生了。第二是避免长时间低转速行驶,发动机只有处在中等转速的时候汽油才会充分燃烧,也更有利于延缓积碳的产生。第三是尽量避免加注低清洁度的汽油,这里说的清洁度和汽油标号没有关系。97号和93号汽油比起来只是辛烷值更高,并不是说清洁度就更好。

以上提到的减缓积碳的方法除了第一条,好像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毕竟大环境使然。那么。如果产生了积碳我们又该怎么办呢?车行哥也有几种方法推荐给大家。首先是清洗,像节气门、进气道这种容易清洗的位置在积碳不严重的情况下,用化油器清洁剂擦一下就可以了;第二是我们常说的打吊瓶,其实打吊瓶就是把清洗剂加压雾化打进进气道,让清洗剂走完整个发动机循环,把各个地方的积碳溶解掉。打吊瓶之后最好把废液都抽出来,而且要抽干净,尤其是积碳严重的车。因为溶解掉的积碳很有可能成片脱落,如果没有抽出来,那么发动机点火工作之后很有可能会堵塞三元催化器;第三就是拆洗了,不管你积碳成什么样,拆开洗干净再装回去肯定是最彻底的。另外大家也不要把拆洗理解成大修,这是两码事。

最后,如何判断车辆是否积碳?其实判断的标准也很简单,当发动机工作不正常了,比如加速迟缓、怠速抖动、油门发卡、启动困难等等。这个时候我们就去专业的修理厂检查发动机,如果这些症状是由积碳引起的,那么清理积碳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其他的特殊判断方式。积碳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当积碳比较多的时候一定会引发一些轻微的症状,刚刚有症状有苗头的时候,只要我们及时清理就不会对发动机造成什么伤害。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5-4-2025 00:20 , Processed in 0.30383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