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汽车维修 > 查看内容

汽车故障咨询师教你如何检查汽车水温高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liuxianglong 作者: 汽车故障咨询师来源: 说客
PostTime:29-4-2017 18:38
汽车故障咨询师 汽车故障咨询师教你如何检查汽车水温高?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汽车故障咨询师教你如何检查汽车水温高?

4月18日,啥都4月18了,简直不敢想象,在我从老家宝鸡到现在已经出来 了3个月了,眼看着就要到夏天了,而到了夏天汽车最容易发生的事情就是开锅,高温,空调不制冷的问题,下面小编给各位读者讲解一下造成汽车高温的原因。

防冻液过少。

节温器打不开。

系统内部有水分。

水泵出现故障及水泵皮带断裂打滑。

水道有堵塞现象。

膨胀水箱的两根出气管堵塞。

散热网外部脏污损坏,散热效果差。

水垢过多,引起散热与循环效果差。

散热风扇故障。

温控开关故障。

水温传感器故障。

正时错齿(点火过迟)

机油润滑效果差。

气缸垫冲床。

汽缸器破裂(湿式)。

水质问题(高温发动机使用低沸点替代物,比如使用水)。

一般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不开冷气时,水温不正常。

A:冷却液不足。

B.温控开关故障。

C.水温传感器故障。

D.节温器无法完全打开。

E.散热网外部过脏。

F.水垢过多。

一般我们是从简单到难检查了,所以我们只需要先检查防冻液是否到达液位线,再注意观察水温变或者用电脑读取水温数据,看风扇是否转动,再检查散热网外部是否赃污。最后怀疑节温器无法完全打开与水循环不好。一般多为温控开关或者水温传感器故障。不开空调时散热风扇不转所致。

未开冷气时水温正常,打开冷气后水温偏高。

A,冷却液不足。

B.散热风扇无高速挡。

C.水泵皮带打滑(或风扇硅油离合器故障)

D.散热外网过脏。节温器无法完全打开。

E.水垢过多。

先检查防冻液是否到达规定液位,再检查散热器表面是否赃污,最后怀疑节温器无法完全打开与水循环不好。这个故障多为散热器外部赃污散热不好以及内部堵塞引起的。

怠速水温正常,一旦行驶,水温马上攀升。

A,防冻液不足。

B.散热器风扇无高速挡。

C.水泵皮带打滑或者风扇硅油离合器故障。

D.散热网外部过脏。

E.节温器无法完全打开。水垢过多。

先检查防冻液,再看水泵皮带是否打滑,以及硅油离合器的好坏是否缺油。最后怀疑节温器无法完全打开与水循环不好引起。这个问题多为水泵皮带打滑与风扇硅油离合器故障。

行驶时水温正常,等红绿灯水温偏高。

A.冷却液不足。散热网外部过脏。

B.节温器无法完全打开。

C.水垢过多。

D.水泵故障造成循环差。

还是老办法,检查防冻液,再检查散热网外部是否脏,最后怀疑节温器无法正常打开。水垢过多以及水循环不好。这个故障多为水循环不好引起的。

平常水温正常,跑高速时水温报警。

A.冷却液不足。节温器无法完全打开。

B.水垢过多。

先检查冷却液的多少,再检查节温器的打开情况,以及水垢的多少,这个故障多为散热器内部有堵塞。

怠速时水温就偏高。

A.冷却液不足,散热网外部过脏,节温器无法打开,散热风扇不工作,水垢过多。

B.水泵故障。系统内有空气,水温传感器故障,温控开关故障,正时错齿,机油润滑效果差。

按上面步骤一个一个检查即可。

怠速时水温急剧攀升。

A.冷却液不足,节温器无法打开,水泵故障,水泵皮带断裂,汽缸垫子冲床。

B.缸体破裂。

先检查冷却液的多少,再检查水泵皮带与水泵的好坏,着车捏水管,看压力是否过大,要过大,则说明有冲缸或劈裂的现象。这个故障多为冲缸所致,这类故障伴有冷却液中有少量浮油与冒泡。

判断水温故障的一些技巧:

上水管热,下水管不热。节温器打不开。

机油中有白色物体或冷却液中有浮油。 冲缸或机油散热器除泄露。

散热网部分区域不热或者温差较大。 散热网堵塞。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2-5-2025 22:50 , Processed in 0.27883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