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汽车维修 > 查看内容

汽修硬件实力的缺失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liuxianglong 作者: 汉威客来源: 说客
PostTime:16-6-2017 20:10
作者:汉威客 上一篇我谈了我对国内汽修界软件实力,也就是对“人”的理解,这次我要聊聊有关汽修界硬件实力的话题。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上一篇我谈了我对国内汽修界软件实力,也就是对“人”的理解,这次我要聊聊有关汽修界硬件实力的话题。


十一年前我去了德国进修汽车制造专业,要问我在德国学到了什么最有价值的东西,我觉得并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德国人的思维方式。国内一些鸡汤文会把德国人刻画成完美的机器人,其中当然是有夸张成分存在的,不过相比中国人的圆滑,德国人的确属于非常按部就班的风格。


世界上公认的最难学的语言一门是中文,一门是德语。前者难学在于语法太过自由,千变万化,无比灵活。相反,后者难学在于语法太过严谨,规则死板,十分繁琐。两种语言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两个民族在思维模式上的差异。我们喜欢模糊一点,德国人喜欢的是精确。



人类有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懂得使用工具,工具的本质是提高双手的效率和精准度。在对待工具的态度上,自古华夏民族就倾向于化繁为简,而日耳曼民族则倾向于化简为繁。中餐厨子做菜,一口炒锅一把炒勺,能做出七八十种菜品,中国人吃饭一个碗一双筷子一把勺子全部搞定,像我这种不拘小节的,喝汤时连勺子都不需要。而德国人呢,做菜的器具那是琳琅满目,各种长的稀奇古怪的炊具堆满厨房,不知道的还以为到哪个实验室了,德国人吃大餐会用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餐刀、餐叉和餐勺,上不同的菜用不同尺寸的刀叉。咱们在吃上面讲究的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意境,“盐少许,糖适量,大火旺炒,小火慢炖”,其实就是“差不多就行”的意思。德国人在吃上面讲究的是程序和精确,“面粉500克,奶酪90克,烤箱150度预热5分钟,220度烘烤35分钟”,标准清清楚楚。



吃饭方式只属于文化差异,没有好坏之分,不过在工业领域,我们朦胧主义的思维模式显然在无形之中制约着我们的竞争力。我们恨不得一把工具可以集合所有的功能,“万能”这个词我们最喜欢的,万能的好处就是可以适应不同的标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够精准,毕竟万能工具在设计的时候为了顾及到各种标准,不得不牺牲体积、精准度和强度等各方面的特性。德国人精确的思维模式在工业领域就讨了很大的便宜,他们更加倾向于制作和使用只针对某一个单一功能的工具,也就是专用工具,它的好处就是体积小、精度高、强度高,因为它的设计不需要考虑兼容性的问题,所有的设计元素只为了实现某个单一的标准和功能即可,当然缺点就是要想配齐的话,数量多价格昂贵。



汽车属于极为复杂工业产品,一辆普通的乘用车差不多由1万个不可分割的零件组成。现代的汽车绝大多数是在生产线上完成批量化生产的,各个配套厂一步步地将最细小的零件组装成小总成,再把小总成组装成大总成,然后送至整车厂进行最后的焊接和总装,最终变成整车下线。这个过程中的每道工序都涉及到各类夹具和设备,可想而知在整车制造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标准的数量级是多么的庞大。而汽车维修从宏观上来说就是对整车的逆分解、修复以及重新组装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无法使用流水线的全自动化生产方式,因此就需要各种单人可操作的专用工具做替代。



就拿宝马N20这一款发动机来说,根据厂家的维修技术标准,需要用到的专用维修工具多达600多种(是的,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多打一个0)。如果范围再扩大到整车,这个数量就更加让人瞠目结舌了。且不说涉及众多品牌和车型的社会修理厂,就算是单一品牌的4S店要想配齐所有的专用工具也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因此专用工具配备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汽修厂的硬实力。



有没有足够全的专用工具决定了汽修厂可以做多少活的能力,以及这些活能做得多好。不过中国人始终是智慧的,有些工作即便没有专用工具,聪明的中国人一样可以搞定。就好比开啤酒瓶不一定要用开瓶器,勺子、打火机、桌角、牙、iphone都可以用来开啤酒瓶,当然这都属于剑走偏锋的旁门左道,不够专业,不够精确,也不够安全,就像中餐大厨的“手艺”一样,远比厨具要来得重要。


于是对于汽修厂的经营者来说,就面临了一个选择,是花更多的钱去配置更齐全的专用工具提高效率和精准度?还是花更少的钱去买些“够用就行”的简单工具?前者可以把事情做得更精细更专业,但是投入大风险大回本慢;后者只能把事情做个马马虎虎,但是投入小风险小回本快。很可惜,不管是出于主观还是客观的原因,国内的绝大多数汽修厂选择了后者。



还记得在第一篇开头里我提到的那个去跟王师傅学了两年修车的孩子吗?他后来在路边开了一家汽修铺,是的,这种以养家糊口为目的的汽修店多如牛毛,换轮胎换机油的活不需要有太多专用工具,花个三五万配些设备就能搞起来了,门槛低得不用抬脚都能迈进去。于是乎,一夜之间神州大地遍地都是换机油的店,没有维修手册,没有扭力扳手,没有诊断电脑,没有缸压表。即便是配备了完善硬件的4S店,又有多少修理工不是在以做中餐的思维修着车呢?拧螺丝靠的是感觉而不是扭矩,换变速箱油根本就不管油温是多少上来就干。是啊,维修手册上密密麻麻的标准就像西餐的菜谱一样苛刻,扭力扳手就像老外用的打蛋机一样多此一举。没有秤一样可以做出蛋糕,总之中国人的智慧在这个时候往往是无穷的。



若是遇到点复杂的故障,没有缸压表、油压表、检漏仪等专用检测,修车那基本上就是靠经验瞎猜了,猜对了就是名副其实的老司机,猜错了就是老司机遇到新问题,然后再继续猜,反正总有猜对的时候。不过如果故障涉及到模块的匹配编程或者电路问题,没有专用诊断电脑和示波器来辅助诊断的话,那就望尘莫及了。所以,汽修行业里想要保持一个高水平,软件和硬件缺一不可。有好设备没好人才会用,那就是一堆废铁;有好人才,没有好设备,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设备齐全是一方面,质量也是一方面,高品质的工具带来的是精度。类似于动平衡,四轮定位这种对设备精度依赖度很高的维修项目,如果设备质量达不到标准,即便做再多次也解决不了问题。而这类设备的价格范围从几千元到十几万的都有,前者最多是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后者才是真正满足消费者的技术需要。



汉威客目前一共三个工位,用于配备德系车工具设备的投资大约是70万元,我们已经尽最大的可能把投资重心向硬件设施上倾斜了,但即便是这样,仍然有很多德系车的专用工具没有配置齐全。而那些我们最常看到的路边修理店,如果是两工位的规模,用于购买工具设备的投资一般是3-10万元,国内汽修行业在硬件实力上普遍缺失。现在也有很多看上去很高端的汽车服务会所收费昂贵,接待大厅和客户休息区的装修那真的按照会所的标准来的,气势磅礴,富丽堂皇,应有尽有,但如果你去维修区转转,设备大多低廉,用句难听的话来形容那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我能理解这类老板的经营思路,他们想为车主在环境上营造出一种“物超所值”的体验感,很可惜他们低估了现在消费者的智商,也误判了他们真正想要什么。我始终认为,虚头巴脑的包装在与技术搭边的行业中会越来越没市场,消费者是来替爱车花钱的,而不是替自己,如果是图自己享受为何不去真正的会所?



汽修是个慢热的行业,是个需要时间来沉淀的行业,赚不了快钱。很多行业外的人认为现在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投身汽修行业一定赚大钱,其实这个认知本身没问题,但是得找准切入点。如果你概念中的投身汽修行业仅仅是指花个三五万元买点二手工具设备开个店做做快保快修服务,那么最好不要再往这个火坑里跳了,因为这块领域的同质化竞争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原来挣扎在这个邻域里的商家早已自身难保,各种低价竞争恶性竞争举不胜举。在我看来,如果现在还不转变思路,舍不得在硬件实力上做投资,最后必定是死路一条,还是那句老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老祖宗总结出的这句金玉良言我们还是要听一听的不是吗?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2-5-2025 23:06 , Processed in 0.30428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