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行业锐评 > 查看内容

内燃机与新能源或并不冲突 相辅相成更优秀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liuxianglong 来源: 凤凰网汽车
PostTime:15-7-2018 15:19
内燃机与新能源或并不冲突 相辅相成更优秀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2018年7月9日,数位汽车行业的业内大牛受寰球汽车集团之邀,坐在一起共同探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而探讨的关键词,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内燃机”、“新能源”等词上面。

    在我们一贯的认知中,也许这二者向来是矛盾的?不,看起来对立的或许可以相辅相成,就像两小无猜的两个孩子,他们从少年到青年,彼此竞争成长,让彼此都成为了更优秀的人。

    有关行业发展,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几年前,国家在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主旋律集中在了纯电汽车上,电动汽车被赋予了“弯道超车“的历史使命,而其他的技术路径基本全部被排斥在主旋律之外。最近,这种论调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

    身为组织方的代表,吴迎秋董事长首先发言。他认为:

    对于燃油发动机,已经有很多国内外专家指出,其实还有不少创新工作可以做,有不少新技术可以用,还是有潜力可挖的。汽车内燃机一百年发展历史一直都在效率、节能、环保三者之间寻找平衡。今天,显然这三者的平衡并未达到最完美的状态,它们的关系还是可以用新技术去应对的。

    如今中国的汽车产业出现一味的追求新能源,不重视传统动力的现象,这对中国汽车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损伤,是中国汽车技术与世界汽车发展技术脱节的表现。

    中国汽车应该做到传统的动力升级、发展混动技术最终达到替代能源技术成熟;中国汽车要实现由大变强的伟大目标必须做好转型升级两篇文章,在转型中升级,在升级中转型。

    内燃机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品,是所有移动机械的主导动力。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汽车内燃机仍将占有重要的支配地位。内燃机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创新的一面,它可以使用灵活的燃料(化石燃料、天然气、生物燃料以及所说的新能源)。中国的内燃机发展新动向,已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提高高质量的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的发展思路。

    目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技术创新的变革期,汽车产业在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这给中国零部件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提升汽车动力总成的竞争力将成为实现汽车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

    中国正制定汽车全生命周期排放标准,这要求中国汽车必须在节能减排上做到全面的优化,而不只是单纯的使用端节能。他认为汽车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跟能耗紧密相关:低能耗的燃油汽车有明显的减排效果;混合动力系统是减少燃油汽车能耗最有效的技术。最终以发展混合动力技术降低能耗从而降低排放。

    未来内燃机仍有较强的生命力,但电气化程度也将逐渐加深,对此趋势领克汽车进行了全方位从微混到强混的技术储备,应用了模块化、平台化、零部件通用化率达90%的Drive-E系列基础机型及变型机,其中GEP3 1.5TD通过13项先进技术及12项NVH优化方案,使三缸机达到甚至超过了四缸机水平。

    马自达认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效应需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在汽车发动机方面,EV和内燃机都是一种必要路径,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内燃机所使用的液体燃料体积能耗密度最高,续航里程最长,最适合作为汽车燃料。

    总结:不难看出各专家的态度,虽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是相对明确、单一的,但完全可以参照、综合他们多方观点。

    当前,纯电动、48V微混、插电式混动、新三缸+涡轮增压高效动力等节能环保技术,甚至替代燃料技术等都被广泛讨论。各类产品已经推向市场,虽然它们目前占总销量的比例并不大,但谁都明白,这些车型将是未来市场的主流。未来市场或许将是无比包容开放的,各家发展各自所长。

    当然,就像前面所说,此次仅为探讨,我们仍需共同摸索前行。眼前好像出现了一片全新天空,这里蓝天白云,这里商贾友爱,多方和谐共处,欣欣向荣。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qchjl_admin@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6号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8-3-2024 17:41 , Processed in 0.23860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