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评:车企纷纷投入 三缸机能否成主流
自1979年铃木首次量产三缸机车型以来,三缸机长期因为NVH的问题受到车企和消费者的排斥。但最近两年国内外各大车企纷纷上马各种三缸机车型,三缸机军团为何会愈加庞大?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自1979年铃木首次量产三缸机车型以来,三缸机长期因为NVH的问题受到车企和消费者的排斥。但最近两年国内外各大车企纷纷上马各种三缸机车型,三缸机军团为何会愈加庞大?日后会否成为家用车主流机型?其重获生机的本质原因到底是节能减排驱动,还是成本制约?甚至是电动化趋势裹挟?诸多问题,待我们一一来解析。 ![]() 本期行业评论员——智电汽车专家团,由一群拥有汽车专业硕、博士学历,十年以上汽车产业工作经验,分布在高校、汽车行业协会、零部件公司、主机厂、咨询公司等不同产业环节链条上的资深人士组建。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升级之际,向更多的人分享汽车产业的新科技。 本文作者:胡玉峰,先后从事汽车电控开发、整车试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咨询等工作,曾参与国家863重大项目、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国工程院“汽车强国战略”等10余项重大研究/行动,擅长汽车产业评论分析与政策解析。 60秒快速了解核心论点: ●背景:自量产之后三缸机曾长期被打入冷宫,关键原因在于NVH表现极差。 一、背景:三缸机的前世 三缸机,一个敏感的话题。自1979年铃木首次量产三缸机车型——fronte以来,各类三缸机车型恶劣的NVH(Noise噪音、Vibration震动、Harshness声振粗糙度)表现给市场留下了“抖无止境”的极差口碑,消费者对其嗤之以鼻甚至在购车时绝对排斥。 ![]() 实际上,三缸机的抖动问题是与生俱来的,由于始终存在一个缸没有“对手”进行反向冲抵转动惯量,因此无法像偶数缸发动机一样具有较好的先天NVH表现,只能通过后天优化。 ![]() 三缸机的NVH恶劣口碑导致在很长时期内,只有寥寥数个产品或者低端产品在坚持,绝大多数车企都选择“退避三舍”,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了2010年才有所缓解。 二、打破禁区:三缸机雨后春笋 原本被丢弃到“冷宫”的三缸机,在2010年后逐步迎来了“第二春”:从前期的几个大厂象征性地展出成品,到美国、日本、欧洲、中国四大区域的主要车企都开始纷纷上马三缸机项目,而实车应用更是接二连三。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推出的三缸机车型在不同程度都受到了市场的抵制,销量均不乐观。比如PSA那台荣获了全球十佳发动机称号的1.2T三缸机,依然把标致呕心沥血开发的308S拖累至停售的惨况。 ![]() 影响三缸机车型销量不振的核心原因,还是一个字:“抖”。 三、NVH后天优化已今非昔比 但实际上,当前三缸机在NVH后天优化方面的提升已经非常明显,以通用那台1.3T三缸机为例,一共采取了12项减震措施来降低震动和噪音表现。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平衡块来降低旋转扭矩不平衡、通过平衡轴/橡胶减震齿轮/球墨铸铁曲轴来消除往复扭矩不平衡、通过钟摆式双质量飞轮来消除输出连续性不平衡。 此外,在整车部分还可以通过动力传递处减震、增厚隔音棉等方式来提升NVH表现,也就是说三缸机先天抖动是存在的,但后天的优化已经基本实现在车内难以察觉的地步。 ![]() 实际上这些减震技术并不难,也没有技术专利限制,不止通用可以应用,其它厂家也能轻松效仿。这些技术本质上的思路是“既然天生抖动无法避免,那就通过后天优化让消费者无法感知”。 这里并非是给通用的三缸机背书,实际上目前水平较高的三缸机都能通过类似的技术手段实现相近的NVH效果。笔者想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三缸机在NVH方面的劣势已经极为薄弱,随着后天优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抖动不会成为其未来大规模推广的关键障碍,但消除消费者心理障碍确实需要一段时间。 那既然当前“抖”字已经深入人心,诸多车企究竟又为何会逆势而动?宁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硬推三缸机?而且还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这个问题就值得深入探讨。在笔者看来,车企强推三缸机的原因主要有:油耗、排放、成本、电动化四大方面。 四、油耗:三缸机优势明显 2019年1月24日,工信部公开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和《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征求意见稿),标志着第五阶段油耗管理办法即将正式出台。相比四阶段油耗法规,五阶段油耗管理目标进一步加严,对于小型车而言更是必须降至5.0L/100km以下的水准,这个难度对于传统车而言是非常大的。
最重要的是,五阶段油耗法规要求按照WLTC工况进行测试,新工况属于瞬态循环,持续时间1800s(比稳态的NEDC工况多了620秒),与实际驾驶情况更为接近。虽然瞬态工况对小排量增压技术路线并不友好,但综合来看,减少一个气缸的燃料消耗减少量比大排量的四缸机型还是更加有利(比如能够大幅减少摩擦功),前提条件是应用于整车负荷偏低的小型车(避免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三缸机的油耗能做到5L/100km以下,这基本上是除了混动技术以外唯一能达到该限值的车型种类。
当然这只是在NEDC之下,行业是有做过不同机型在NEDC/WLTP下的测试对比的,为了避免纠纷,产品以国别代替:
可以看到,虽然大排量四缸机可以容纳更多节能技术,但在NEDC向WLTC转变过程中不仅自身油耗基数高,增加量也不少;日系的混动更是悲惨,WLTC怠速工况的减少使得混动的优势并不明显,当然这里面也有WLTC欧洲制订背景的可能;小排量三缸机也有增加,但相对来说基数、增加量都是可以容忍的程度。 所以从油耗的角度来讲,虽然一味Downsizing(发动机小型化)的趋势有所减弱,同时增压有同阿特金森循环、弱混系统、轻量化结合的势头,但总体来看减缸的优势还是很明显,对于主机厂的吸引力还是很大。如果粗略的量化评估(满分100分),主机厂基于油耗压力而推行三缸机的推动力在25分左右。 五、排放:三缸机不是必然 排放也是三缸机推行的一个因素。根据国六排放标准要求,一氧化碳相比国五标准约加严了30%,加严力度非常之大,而且汽油车引入了PN的考核指标。 三缸机在排放方面不仅因为缸数减少而有着先天的排放优势,而且其排气干涉小、涡轮响应快、早燃倾向低的特性使得其在排放方面比四缸机能取得更好的表现。 最重要的是,汽油机PN指标的提出,使得汽油机增加尾气GPF成为必选方案,否则PN极难甚至不可能达标。但GPF的引入会导致排气背压加强,进而导致残余废气系数增大,再进一步导致排气温度升高,从而恶化排放。很显然,三缸机比四缸机在这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能更容易的减小排气背压,从而减少排放。 ![]() 但如果说因为排放而将三缸机作为必选项则是“矫枉过正”。因为除了三缸机外,车企还可以选择应 |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共0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