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行业锐评 > 查看内容

深评:车企纷纷投入 三缸机能否成主流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liuxianglong 作者: 行业评论员 胡玉峰来源: 汽车之家
PostTime:7-5-2019 13:10
自1979年铃木首次量产三缸机车型以来,三缸机长期因为NVH的问题受到车企和消费者的排斥。但最近两年国内外各大车企纷纷上马各种三缸机车型,三缸机军团为何会愈加庞大?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自1979年铃木首次量产三缸机车型以来,三缸机长期因为NVH的问题受到车企和消费者的排斥。但最近两年国内外各大车企纷纷上马各种三缸机车型,三缸机军团为何会愈加庞大?日后会否成为家用车主流机型?其重获生机的本质原因到底是节能减排驱动,还是成本制约?甚至是电动化趋势裹挟?诸多问题,待我们一一来解析。

电池,三缸机,铃木,通用


  本期行业评论员——智电汽车专家团,由一群拥有汽车专业硕、博士学历,十年以上汽车产业工作经验,分布在高校、汽车行业协会、零部件公司、主机厂、咨询公司等不同产业环节链条上的资深人士组建。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升级之际,向更多的人分享汽车产业的新科技。

  本文作者:胡玉峰,先后从事汽车电控开发、整车试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咨询等工作,曾参与国家863重大项目、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国工程院“汽车强国战略”等10余项重大研究/行动,擅长汽车产业评论分析与政策解析。

60秒快速了解核心论点:

●背景:自量产之后三缸机曾长期被打入冷宫,关键原因在于NVH表现极差。
●最近几年三缸机突然“回光返照”,美日欧中四大区域车企均在三缸机领域大力拓展,令人错愕。
●在三缸机业已被消费者强烈诟病的情况下,到底是什么原因驱使主机厂“逆势而为”?三缸机军团是否会继续扩大、最终会达到什么结果也值得深入探究。
●基于节能、减排、成本、电动化四大方面的探究,本文力图摸清三缸机阵营扩大化的真实动因。
●可以肯定的是,三缸机将愈加普遍,但也将迎来更多的强力竞争对手,其市场占比将呈驼峰式变化。

一、背景:三缸机的前世

三缸机,一个敏感的话题。自1979年铃木首次量产三缸机车型——fronte以来,各类三缸机车型恶劣的NVH(Noise噪音、Vibration震动、Harshness声振粗糙度)表现给市场留下了“抖无止境”的极差口碑,消费者对其嗤之以鼻甚至在购车时绝对排斥。

电池,三缸机,铃木,通用

实际上,三缸机的抖动问题是与生俱来的,由于始终存在一个缸没有“对手”进行反向冲抵转动惯量,因此无法像偶数缸发动机一样具有较好的先天NVH表现,只能通过后天优化。 

电池,三缸机,铃木,通用

三缸机的NVH恶劣口碑导致在很长时期内,只有寥寥数个产品或者低端产品在坚持,绝大多数车企都选择“退避三舍”,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了2010年才有所缓解。

二、打破禁区:三缸机雨后春笋

原本被丢弃到“冷宫”的三缸机,在2010年后逐步迎来了“第二春”:从前期的几个大厂象征性地展出成品,到美国、日本、欧洲、中国四大区域的主要车企都开始纷纷上马三缸机项目,而实车应用更是接二连三。

不同地区车企三缸机项目情况
国家车企三缸机型号排量最大功率峰值扭矩
美国通用Ecotec 1.0T1.0升92kW170N.m
Ecotec 1.3T1.3升120kW230N.m
福特EcoBoost 1.0T1.0升92kW170N.m
EcoBoost 1.5T1.5升135kW243N.m
欧洲沃尔沃Drive-E 1.5T1.5升132kW265N.m
大众EA211 1.0T1.0升70-85kW160-200N.m
PSA/宝马EB2DTSM 1.2T1.2升100kW230N.m
宝马B38 1.5T1.5升100kW220N.m
smart/雷诺H4BT 401 0.9T0.9升66kW135N.m
奥迪EA211 1.0T1.0升85kW200N.m
日本本田P10A5 1.0T1.0升90KW90KW
日产/雷诺H4BT 401 0.9T0.9升66kW135N.m
日产赛车DIG-TR 1.5T1.5升294kW360N.m
丰田M15C 1.5自吸1.5升87kW146N.m
铃木R06A自吸0.66升36kW59N.m
1.0T1.0升81.6kW170N.m
中国长安/1.0升1.0升172N.m
海马HMAGA12-YF 1.2T1.2升102kW230N.m
上汽10E4E 1.0T1.0升92kW170N.m
广汽3A10M1 1.0T1.0升100kW200N.m
吉利JLF-3G10TD 1.0T1.0升100kW205N.m
一汽CA3GA10TD 1.0T1.0升88kW200N.m
奇瑞E3T10 1.0T1.0升73kW150N.m
ACCECT 1.2T1.2升97kW212N.m
比亚迪BTD371QA 1.0自吸1.0升50kW90N.m
东风C10TD 1.0T1.0升105kW215N.m
北汽A102T 1.0T1.0升85kW165N.m
制表:汽车之家 行业频道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推出的三缸机车型在不同程度都受到了市场的抵制,销量均不乐观。比如PSA那台荣获了全球十佳发动机称号的1.2T三缸机,依然把标致呕心沥血开发的308S拖累至停售的惨况。

电池,三缸机,铃木,通用

影响三缸机车型销量不振的核心原因,还是一个字:“抖”。

三、NVH后天优化已今非昔比

但实际上,当前三缸机在NVH后天优化方面的提升已经非常明显,以通用那台1.3T三缸机为例,一共采取了12项减震措施来降低震动和噪音表现。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平衡块来降低旋转扭矩不平衡、通过平衡轴/橡胶减震齿轮/球墨铸铁曲轴来消除往复扭矩不平衡、通过钟摆式双质量飞轮来消除输出连续性不平衡。

此外,在整车部分还可以通过动力传递处减震、增厚隔音棉等方式来提升NVH表现,也就是说三缸机先天抖动是存在的,但后天的优化已经基本实现在车内难以察觉的地步。 

电池,三缸机,铃木,通用

  实际上这些减震技术并不难,也没有技术专利限制,不止通用可以应用,其它厂家也能轻松效仿。这些技术本质上的思路是“既然天生抖动无法避免,那就通过后天优化让消费者无法感知”。

这里并非是给通用的三缸机背书,实际上目前水平较高的三缸机都能通过类似的技术手段实现相近的NVH效果。笔者想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三缸机在NVH方面的劣势已经极为薄弱,随着后天优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抖动不会成为其未来大规模推广的关键障碍,但消除消费者心理障碍确实需要一段时间。

那既然当前“抖”字已经深入人心,诸多车企究竟又为何会逆势而动?宁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硬推三缸机?而且还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这个问题就值得深入探讨。在笔者看来,车企强推三缸机的原因主要有:油耗、排放、成本、电动化四大方面。

四、油耗:三缸机优势明显

2019年1月24日,工信部公开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和《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征求意见稿),标志着第五阶段油耗管理办法即将正式出台。相比四阶段油耗法规,五阶段油耗管理目标进一步加严,对于小型车而言更是必须降至5.0L/100km以下的水准,这个难度对于传统车而言是非常大的。

不同阶段油耗法规目标值对比
车型质量四阶段目标值五阶段目标值
CM≤750kg4.3L/100KM4.0L/100km
750kg<CM≤865kg4.3L/100KM4.0L/100km
865kg<CM≤980kg4.3L/100KM4.0L/100km
980kg<CM≤1090kg4.5L/100KM4.0L/100km
1090kg<CM≤1205kg4.7L/100KM4.2L/100km
1205kg<CM≤1320kg4.9L/100KM4.4L/100km
1320kg<CM≤1430kg5.1L/100KM4.6L/100km
1430kg<CM≤1540kg5.3L/100KM4.8L/100km
1540kg<CM≤1660kg5.5L/100KM5.0L/100km
1660kg<CM≤1770kg5.7L/100KM5.2L/100km
1770kg<CM≤1880kg5.9L/100KM5.4L/100km
1880kg<CM≤2000kg6.2L/100KM5.7L/100km
2000kg<CM≤2110kg6.4L/100KM5.9L/100km
2110kg<CM≤2280kg6.6L/100KM6.2L/100km
2280kg<CM≤2510kg7.0L/100KM6.6L/100km
2520kg<CM7.3L/100KM6.6L/100km
制表:汽车之家 行业频道

最重要的是,五阶段油耗法规要求按照WLTC工况进行测试,新工况属于瞬态循环,持续时间1800s(比稳态的NEDC工况多了620秒),与实际驾驶情况更为接近。虽然瞬态工况对小排量增压技术路线并不友好,但综合来看,减少一个气缸的燃料消耗减少量比大排量的四缸机型还是更加有利(比如能够大幅减少摩擦功),前提条件是应用于整车负荷偏低的小型车(避免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三缸机的油耗能做到5L/100km以下,这基本上是除了混动技术以外唯一能达到该限值的车型种类。

不同三缸机车型油耗情况
车型发动机公告油耗
Smart fortwo0.9T三缸机4.4L/100km
奥拓2016款1.0L自吸三缸机5.0L/100km
本田凌派1.0T三缸机4.9L/100km
本田享域1.0T三缸机5.0L/100km
荣威i6 2017款1.0T三缸机4.9L/100km
英朗2019款1.0T三缸机5.1L/100km
福克斯2017款1.0T三缸机5.2L/100km
标致308S1.2T三缸机4.9L/100km
制表:汽车之家 行业频道

当然这只是在NEDC之下,行业是有做过不同机型在NEDC/WLTP下的测试对比的,为了避免纠纷,产品以国别代替:

不同机型在NEDC/WLTP下的测试对比情况
车型发动机NEDC油耗WLTC油耗变化(L/100km)
日系混动1.8L四缸自吸4.2L/100km5.0L/100km+0.8
日系混动2.5L四缸自吸4.4L/100km5.5L/100km+1.1
美系大排增压2.0T四缸8.8L/100km9.7L/100km+0.9
韩系大排自吸2.0L四缸自吸7.1L/100km7.7L/100km+0.6
德系小排增压1.4T四缸5.5L/100km5.9L/100km+0.4
德系大排增压2.0T四缸7.9L/100km8.7L/100km+0.8
自主大排增压2.0T四缸7.9L/100km8.9L/100km+1
自主小排增压1.5T四缸6.4L/100km6.5L/100km+0.1
美系小排增压1.3T四缸5.8L/100km6.1L/100km+0.3
制表:汽车之家 行业频道

可以看到,虽然大排量四缸机可以容纳更多节能技术,但在NEDC向WLTC转变过程中不仅自身油耗基数高,增加量也不少;日系的混动更是悲惨,WLTC怠速工况的减少使得混动的优势并不明显,当然这里面也有WLTC欧洲制订背景的可能;小排量三缸机也有增加,但相对来说基数、增加量都是可以容忍的程度。

所以从油耗的角度来讲,虽然一味Downsizing(发动机小型化)的趋势有所减弱,同时增压有同阿特金森循环、弱混系统、轻量化结合的势头,但总体来看减缸的优势还是很明显,对于主机厂的吸引力还是很大。如果粗略的量化评估(满分100分),主机厂基于油耗压力而推行三缸机的推动力在25分左右。

五、排放:三缸机不是必然

排放也是三缸机推行的一个因素。根据国六排放标准要求,一氧化碳相比国五标准约加严了30%,加严力度非常之大,而且汽油车引入了PN的考核指标。

三缸机在排放方面不仅因为缸数减少而有着先天的排放优势,而且其排气干涉小、涡轮响应快、早燃倾向低的特性使得其在排放方面比四缸机能取得更好的表现。

最重要的是,汽油机PN指标的提出,使得汽油机增加尾气GPF成为必选方案,否则PN极难甚至不可能达标。但GPF的引入会导致排气背压加强,进而导致残余废气系数增大,再进一步导致排气温度升高,从而恶化排放。很显然,三缸机比四缸机在这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能更容易的减小排气背压,从而减少排放。

电池,三缸机,铃木,通用

但如果说因为排放而将三缸机作为必选项则是“矫枉过正”。因为除了三缸机外,车企还可以选择应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8-7-2025 11:30 , Processed in 0.35135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