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汽车设计 > 动力系统 > 查看内容

那些差点引发能源革命的发动机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liuxianglong 来源: 汽车维基
PostTime:6-11-2019 21:09
发动机作为汽车部件之首,百余年来人类都在不断改进,力求在技术革新上取得突破。在这一历程中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发动机作为汽车部件之首,百余年来人类都在不断改进,力求在技术革新上取得突破。在这一历程中,对汽车发展史有着重要推动意义的发动机层出不穷。自然,也并不缺少投机倒把,甚至妄想“能源革命”的空想家。

总有妖魔在作怪

5月23日,《南阳日报》头版刊发的一则《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点赞!》报道,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报道称,水氢发动机在该市正式下线,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5月22日上午,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亲临项目现场办公,为氢能源汽车项目取得的最新成果点赞。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上世纪90年代一度轰动全国的王洪成“水变油”骗局。随着舆论的发酵,“车加水就能跑”已成网络笑柄。

根据青年汽车官方的介绍,青年水氢燃料车不用加油,也不用充电,只加水,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轿车可达1000公里。青年水氢燃料车的工作原理是,车顶安置一个蓄水箱,车内的特殊的转换设置可以将水转换成为氢气,再输入氢燃料反应堆,产生电能,然后驱动车载电机和引擎,使得汽车行驶。

我们都学过中学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转换。

因此,不用能量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燃烧释放能量后再变回水,然后再变回氢气和氧气的过程显然是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这就是现代版本的“永动机”。

如今,青年汽车已经被实锤为骗局,成为众矢之的。不曾想,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单缸发动机、一箱油跑1600公里、造价只有678元”的新闻报道再次充斥在各大媒体板块。

报道指出,以色列一家企业推出一款“超高效”汽车发动机,提高燃油使用效率,使得一箱油能行驶1600公里以上。这家企业表示,传统发动机都是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借助多个活塞上下运动向汽车供能,而他们发明的新型发动机只用一个活塞,通过水平运动产生能量,减少内部能耗,提高燃油使用效率。

经测试,这款新型发动机的效率是传统发动机的一倍以上,性能秒杀大众公司EA888系列发动机。该企业还称,这款新型发动机将推动汽车产业革命,满足绿色环保要求。

有意思的是,以上这则消息实际上已经爆出三年之久。三年前,该企业就表示推出了一款单缸发动机,内容与上文相似。在这三年间,如此“优秀”的发动机一直未量产,也一直未公布具体参数。不知,这个噱头还要持续多久。

夸夸其谈不如实干

我们还是来回忆那些对汽车发动机有着重大推动历史节点。

1867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ugust Otto)受里诺研制煤气发动机的启发,对煤气发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作了出世界上第一台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被誉为“瓦特以来动力机方面最大的成就”,为现代内燃机发展奠定了四冲程工作循环(或称:奥托循环)的理论基础,为汽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957年,德国人汪克尔发明了转子活塞发动机,这是汽油发动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零件数比往复活塞式汽油机减少40%,质量轻、体积小、转速高、功率大。后来,日本东洋公司(马自达公司)买下了转子发动机的样机,并把转子发动机安装在汽车上。可以说,转子发动机生在德国,长在日本。如今,转子发动机依然只有马自达一家公司在研发使用。

发动机的工作形式确定后,就是发动机技术的完善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搭载化油器式的发动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最早于1892年发明的技术被1967年发明的电喷技术所逐渐替代。如今,市面上仍然可见到众多搭载电喷发动机的汽车。

此外,比电喷发动机更加先进的缸内直喷技术也应用在了众多车型之中,如我们所熟悉的奥迪FSI缸内直喷发动机、凯迪拉克LTG 2.0T发动机。燃油经济性更加、动力更强。

现如今,大排量汽油发动机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成为主流。新能源时代下的汽油车也正在被电动车所替代。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qchjl_admin@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6号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0-4-2024 14:51 , Processed in 0.22918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