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汽车设计 > 动力系统 > 查看内容

热议柴油技术 关注减排路径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清雅轩 作者: webmaster来源: job.cartech8.com
PostTime:11-5-2008 20:07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他表示:“GlobalInsight预计到2020年,轻型车的柴油化比例会从现在的4%增加到27%。到2020年柴油车在各细分市场所占比例:轻型卡车50%,运动型多功能车37%,小型多用途车20%,多功能车辆13%,E级细分市场(大型轿车)13%,D级细分市场(中型轿车)19%,C级细分市场(紧凑型轿车)23%,B级细分市场15%。”

  我国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的原则是什么呢?冯飞指出:“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不影响粮食安全,经济技术上有竞争力,便利的基础设施。”

  在谈到我国发展节能环保汽车的方针和路径时,冯飞说:“我们的方针是两条腿走路,一是显著提高传统内燃机技术的能源利用效率;二是发展新能源汽车。途径是:明确目标,多元发展,突出重点,力争领先。近期的重点是,发展先进柴油机部分及其他替代能源;中期重点是混合动力、第二代生物燃料;长期目标是燃料电池和第二代生物燃料。”

  反对柴油轿车的观点认为,柴油车将加大NOx和PM的排放量。而冯飞分析认为:“提升现代柴油机的比重,可以减少CO2、CO和HC的排放,这对于大气环境保护特别是未来大气保护有重要意义。虽然与同样排放标准的先进的汽油车相比,提升现代柴油车比重增加了NOx和PM的排放量,但由于现代柴油车的排放大为减少,所增加的NOx和PM排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小。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2020年提升现代柴油比重所增加的PM和NOx排放仅为全国PM和NOx总排放的0.3%和1.9%。而且,增加的PM和NOx排放可以通过加速淘汰高排放老旧柴油车的办法来抵消。”

  在发展柴油车的前景方面,冯飞认为:“在燃烧技术方面,目前国内已经具备开发轿车柴油机所需要的燃烧理论和实验匹配技术。电控高压燃油喷射系统和后处理技术,国内已开始进行研究,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

  对于清洁柴油的供应问题,冯飞指出:“我国已经具备了规模化生产欧Ⅳ标准燃油的能力,燕山石化已经具备120万吨/年的处理能力,并开始供应北京市场。中国石化行业的大多数加氢裂化装置目前均为按最大量生产清洁柴油产品要求进行优化,因此在增产柴油方面具备一定潜力。但清洁柴油价格现在处于倒挂状态,以北京0#柴油和93#汽油(国4)为例,其含硫量均为50ppm。其中,0#车用柴油批发价为6600~7000元/吨,而零售价格为5.29元/升,约合6200元/吨;93#车用汽油批发价为6800元/吨,零售价约合7100元/吨。”

  在促进我国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方面,冯飞认为,首先要明确柴油轿车作为发展节能环保汽车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其次加紧制定车用柴油标准,强化监管,鼓励高品质柴油的生产和进口;第三,加快推进我国先进柴油技术的自主创新;第四,建立财政、税收激励政策,鼓励先进柴油车的生产和消费——尽快开征燃油税,实施基于燃油效率的差别车辆税;第五,倡导购买柴油轿车产品,培育大众科学消费意识;第六,加快推动部分城市柴油出租车群体的优先发展。

  丹尼斯:为能源安全和环保美国选择柴油路线

  在2008国际先进柴油汽车技术战略研讨会上,美国环保总署交通和空气质量办公室的国际项目高级政策顾问丹尼斯?利夫(DennisLeaf)先生介绍了美国轻型柴油车的市场和政府政策,以及对轻型车的影响。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不喜欢柴油车,或者不发展柴油车,而丹尼斯的演讲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视窗。

  丹尼斯介绍说,美国每年大约新增轻型车1700万辆,其中柴油车的销量占大约3%,主要用于敞篷的小型载货卡车、运动型多用途车、高端客车。他预测,到2015年,柴油车会增长到轻型车市场的10%~15%。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0-9-2025 10:26 , Processed in 0.26030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