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汽车电子 > 查看内容

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发展现状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清雅轩 作者: webmaster来源: job.cartech8.com
PostTime:16-5-2008 21:27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能力不受发动机真空度影响。

6.由于制动传感器探测的是踏板的运动速度和踏板的行程,电控单元据此进行制动压力调节,制造商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以及对驾驶者驾驶习惯的统计,仅仅通过更改控制算法和踏板感觉模拟器提供给驾驶者不同的踏板感觉,使得EHB的可移植性好。

7.传统制动系统在进行ABS工作时,制动管路内的压力波动,使制动踏板出现振动现象,缺少经验的驾驶者往往会因此而不自觉的减少踏板力,从而影响制动效果。EHB由于踏板与制动管路不直接相连而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但可以保证各个车轮不会抱死,而且解除制动迅速,制动过程安全、高效,对动力损失影响极小。

除了能够实现传统制动系统所能实现的基本制动、ABS等基本功能外,EHB还能实现其他更为优秀的辅助功能。

8.当车辆在雨天或湿滑路面上行驶时,根据风窗玻璃刮水器的动作,EHB系统可以在固定间隔时间发出微弱的制动脉冲,清干制动摩擦片上的水膜,以消除制动器的水衰退现象,保证可靠的制动。

&nb

sp; 9.大部分驾驶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在施加制动力时会出现犹豫、施加踏板力不足,导致危险情况的发生。EHB通过正确识别驾驶员意图,对制动力(由踏板行程以及踏板加速度来辨别计算)加以调整,以避免制动力不足。

10.在需要保持驻车状态时,可以使系统对车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即使驾驶者松开制动踏板依然能对车轮产生一定的制动压力,减轻驾驶者的负担,提高驾驶舒适性,实现电子驻车控制EPB(Electric Parking Brake)。

11.在发生交通拥挤的情况下,系统与加速踏板单元传感器相互配合,通过电控单元的分析计算做出判断,驾驶者只需控制油门踏板,一旦把脚从油门踏板上挪开,EHB系统会自动施加一定的制动力以减速停车。这样,驾驶者就不需要在油门踏板和制动踏板之间频繁的转换。

EHB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如图2所示,EHB系统主要由制动踏板单元、电子控制单元(ECU)、液压控制单元(HCU)以及一系列的传感器组成。

1.制动踏板单元

包括踏板感觉模拟器、踏板力传感器或/和踏板行程传感器以及制动踏板。踏板感觉模拟器是EHB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驾驶员提供与传统制动系统相似的踏板感觉(踏板反力和踏板行程),使其能够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经验进行制动操作。踏板传感器用于监测驾驶员的操纵意图,一般采用踏板行程传感器,采用踏板力传感器的较少,也有二者同时应用,以提供冗余传感器且可用于故障诊断。图3为大陆特威斯生产电子制动踏板单元。

2.液压控制单元(HCU)

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用于实现车轮增减压操作,图4为大陆特威斯带ECU的EHB的液压控制单元(HCU)。

HCU中一般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独立于制动踏板的液压控制系统一该系统带有由电机、泵和高压蓄能器组成的供能系统,经制动管路和方向控制阀与制动轮缸相连,控制制动液流入/流出制动轮缸,从而实现制动压力控制。

人力驱动的应急制动系统一当伺服系统出现严重故障时,制动液由人力驱动的主缸进入制动轮缸,保证最基本的制动力使车辆减速停车。

平衡阀一同轴的两个制动轮缸之间设置有平衡阀,除需对车轮进行独立制动控制的工况之外,平衡阀均处于断电开启状态,以保证同轴两侧车轮制动力的平衡。

3.传感器

包括轮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车轮运动状态、轮缸压力的反馈控制以及不同温度范围的修正控制等。

图5所示为博世公司发布的一种关于EHB系统的专利,系统带有踏板感觉模拟装置,一套采用液压伺服控制的行车制动系统和一套人力操纵的应急制动系统,其中,液压伺服系统控制四个车轮的压力,而人力应急制动系统只能控制两个前轮。系统共有14个电磁阀,均为二位二通阀。

正常的行车制动中,当制动灯开关被触发时,电控单元判定制动发生,由踏板行程传感器感知驾驶员制动意图,进而通电关闭隔离阀,在人力作用下从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进入踏板感觉模拟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0-9-2025 18:19 , Processed in 0.34411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