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汽车电子 > 查看内容

巧妙利用数字锁相环测量汽车转速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清雅轩 作者: webmaster来源: job.cartech8.com
PostTime:16-5-2008 21:27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4046的输出信号经计数器计数,数据锁存后,送给译码电路,译码输出驱动共阴极发光二极管,直接显示测量结果。

  整个测量系统可用以下原理框图表示。

4 关键设计环节的仿真

本设计的关键环节是数字锁相环4046的锁相和压控振荡功能以及可变计数器4018的分频功能。电路设计与制版软件Protel 99内含一个功能强大的模/数混合信号仿真器,可进行瞬态分析, 显示电路节点的波形,从而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可利用此软件的仿真功能来分析4018和4046的功能以及在本设计中的应用。

  4.1 4018的分频功能仿真

  4.1.1 6分频的实现

  由以上分析可知道,只要把4018的6管脚输出接到1管脚DATA端,4018就成为六进制计数器,电路连接如图3所示。

  仿真时,在4018的时钟CLK端加上频率为1M

Hz的方波信号,观察输入信号Ui和输出信号Uo,波形图如图4所示,用软件所带测量光标测量两个信号的频率,Ui的频率恰为Uo的频率的6倍,用4018成功地实现了输入信号的6分频。

  4.1.2 4分频与3分频的实现

  只要把4018芯片的4管脚接到1管脚DATA端,就可对输入时钟信号进行4分频,把第4和第5管脚相与后再接到1管脚DATA端,就可对输入时钟信号进行3分频,相应的电路连接图和仿真波形不再赘述。

4.2 4046的锁相功能和压控振荡功能仿真

  4.2.1 4046的锁相功能仿真

4046 内部有两个相位比较器,本设计中使用相位比较器2,把信号输入端(14管脚)的信号与比较输入端(3管脚)的信号进行相位比较,将相位差转化为脉冲信号输 出,此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滤波,作为压控振荡器的输入信号,只要14管脚和3管脚的信号相位差恒定,压控振荡器的输入信号就为定值,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 频率就为14管脚信号频率的倍数。实际电路连接图如图5所示。

  图5中,经传感 器采集并预处理过的信号从信号输入端(14管脚)输入,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4管脚)经4018分频后反馈至比较信号输入端(3管脚),鉴相后的信号从 相位比较器2(13管脚)输出,此信号经低通滤波处理后送给压控振荡器输入端(9管脚),输出信号频率由压控振荡器输入信号和6、7管脚间的电容C1和 11、12管脚上的电阻R1、R2决定。

  对4046的锁相功能进行仿真时,从 14管脚输入频率为60Hz,高电平为电源电压(10V),占空比为1/4的矩形波信号,从3管脚输入频率为60Hz,高电平为电源电压(10V),占空 比为1/2的矩形波信号,二者的相位差是恒定的,从相位比较器2输出的信号滤波后成为直流信号,送给压控振荡器输入端,相应的仿真波形图如图6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当输入信号和比较信号的相位差保持恒定时,鉴相后的信号经低通滤波处理后为直流信号,此信号控制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频率。

  4.2.2 4046的压控振荡功能仿真

当外围参数确定后,4046的压控振荡器输出信号频率取决于VCO IN端的直流信号大小。通过设置不同的输入直流信号电压,观察输出信号波形。所采用的电路连接图如图7所示。

  分别给VCO IN端加上1.0~7.0V的直流电压,观察VCO OUT端的输出信号波形,所得波形图如图8所示。

  通过测量光标测量各输出信号的周期,再转换成频率,所得波形频率与输入直流电压的关系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波形显示和测量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频率与输入电压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输出信号频率超出音频范围。

  5 结束语

  本设计运用数字锁相芯片具有的锁相和压控振荡功能,产生高频振荡,驱动可变计数器进行不同分频,产生的与汽车转速成正比的信号经计数、译码后显示测量结果。配以合理的传感器采集信号,可用于不同汽缸的汽车转速的测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12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9-2025 22:06 , Processed in 0.26408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