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制造技术在汽车生产中的应用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2.2汽车业柔性制造的作用 在国外汽车工业中,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如通用、福特、宝马、奔驰、丰田、大众、雷诺、沃尔沃等公司都采用了柔性制造系统。例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加拿大的一个发动机厂,在同一条自动线上对4.6L、5.4LV8发动机和6.8LV10发动机实现随机混流生产(年产65万台):而通用汽车公司的传动系部门于1993年开始做同样的准备,采用FMS,以满足变速器类壳体零件多品种的制造要求:根据1983年出版的《丰田生产力方式的新发展》,该公司在3个月内的汽车产量为36400()辆,共4个基本车型,32100个型号,平均每个型号的产量约为12辆,产量最多的型号也只有17辆,最少的则只有6辆。日本汽车业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柔性制造,到1987年己经形成较大规模,拥有数控机床2万余台、柔性制造生产线21条。据日本通产省第8次特定机械设备统计调查表明,以汽车制造业为核心的输送机械制造业,1987 年拥有FMS31条,1994年增加到818条。尤其是大型汽车制造企业,FMS采用的最多,占7年间增加总量的41%。柔性制造为日本汽车工业生产率追上并超过美国创造了条件。日本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畅销不衰与它的柔性化制造密切相关。 随着各类先进加工技术的相继问世,柔性制造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如瑞士的一家工业公司采用了由激光加工中心及CNC自动车床和自动磨床组成的柔性制造单元,该单元由于改用激光加工中心来代替原来的铣床,生产率提高了很多倍,而且产品精度高、质量好。以数控加工为例,为向柔性制造提供基础设备,要求数控系统不仅能完成通常的加工功能,而且还应具备自动测量、自动上下料、自动换刀、自动更换主轴头(有时带坐标变换)、自动误差补偿、自动诊断、进线和联网功能,特别是依据用户的不同要求,方便灵活地配置和集成。各种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柔性制造规模不断扩大,将对汽车生产产生深刻影响。 3、我国汽车业柔性制造的发展现状 我国汽车业与发达国家一样,也是先进制造方式的发源地。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快,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向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系统地学习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制造方式,其中就包含有柔性制造的内容。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汽车界主要生产厂家开始在一些工艺流程和产品制造中,尝试柔性制造,初步积累了经验。 20世纪末至今,随着国内汽车企业实力的增强,以及外国公司的大规模进人和生产装备的改善,柔性制造在汽车工业的发展较快。主要汽车生产厂家如第一汽车集团等在一些生产领域开始进行柔性制造,在焊装车间使用多种机器人,在生产工序上机械手以及其他自动化设备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多品种的混线生产: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用具有CNC三坐标模块的组合机床柔性自动线生产轿车变速器和离合器壳体,自动线节拍达到40.5,年生产能力为36万件,工序能力指数Cp>1.33,可连续4星期无故障生产:上海通用汽车公司也拥有柔性化生产线,涵盖了各大总成及整车等制造环节,提高了产品换代速度。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零部件加工也在向柔性制造方向发展。FMS带来了加工的高度灵活性,使得在保持高生产率的同时还能生产更多种类的零件。加工中心作为汽车零部件生产线的重要组成模块,为满足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的可靠性和高效性提供了保证。其开放式结构和柔性结构技术的模块化,以及加工中心切削速度和精度进一步提高,为汽车零部件工业获得了更好的性价比。总之,柔性制造正向着车辆制造的各个领域发展。 4、我国汽车业柔性制造的发展前景 从整个汽车及其相关行业来看,柔性制造技术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汽车工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完成机械加工,而且还能完成饭金加工、锻造、焊接、装配、铸造和激光、电火花等特种加工以及喷漆、热处理、铸塑和橡胶模制等工作。构成FMS的各项技术如加工技术、运储技术、刀具管理技术、控制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毫无疑问会大大提高FMS系统的性能。在加工中采用喷水切削加工技术和激光加工技术,并将许多加工能力很强的加工设备如立式、卧式锉铣加工中心,高效万能车削中心等用于FMS系统,大大提高了FMS的加工能力和柔性,提高了FMS的系统性能。AVG小车以及自动存储、提取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为FMS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物流运储方法,同时也能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刀具管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及时、准确地为机床提供适用刀具。同时可以提高系统柔性、生产率、设备利用率,降低刀具费用,消除人为错误,提高产品质量,延长无人操作时间。随着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和系统(CIMS)日渐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柔性制造系统作为CIMS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会随着CIMS的发展而发展。 5、结论 汽车业由传统的单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向多品种、中小批量及“变种变量”的生产方式过渡,以生产者为主导的生产方式逐步向以消费者为主导的生产方式转变,柔性制造是适应这种转变的较佳的生产制造方式。在生产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汽车生产中的柔性制造方式在具有产品柔性制造优越性的同时,也有利于将企业中相互独立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及经营管理等过程结合起来,构成企业中覆盖面较大的完整而有机的系统,以实现全局动态最优化、总体高效益和高柔性。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柔性制造技术,会使汽车生产企业受益匪浅,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 前一页 |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共1条 发表评论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