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为何在中国缓行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中国汽车制造业在柴油车生产依然弱势的情况下,“如果在中国大范围推广柴油车,钱很可能都被博世、德尔福和电装赚走了。” 很长时间以来,对中国汽车市场而言,新能源车型似乎一直是一个“时髦”词汇。但随着能源紧缺矛盾的加剧、环保压力的增大,这一词汇却开始成为越来越多汽车厂家最现实可行的选择。 以丰田在中国量产普锐斯混合动力车型为标志,中国的汽车工业打开了一扇通往新能源时代的“窗口”。 但现在看来,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在中国政府“一视同仁”的发展理念下,普锐斯无法享受到来自政府的优惠政策。不仅如此,丰田还要背负着比传统燃油车型高得多的生产成本,在尚为“处女地”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挣扎求生。其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 普锐斯的故事只是投身中国新能源事业的车企的一个缩影。在这一影像背后,有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缺失的遗憾,也有行业竞争对手之间的明争暗斗。 在中国汽车业目前的视野里,一个全新的、“绿意”盎然的新能源时代,仿佛依稀可辨,但又遥不可及。 政策指挥棒 尽管丰田普锐斯出师未捷,但从今年北京车展上汽车企业的表现来看,新能源汽车正成为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在车展现场,12款混合动力车以及另外数10款新能源概念车吸引了不少眼球。在众多车型中,既有来自国际汽车巨头的拳头产品,也有来自自主品牌的得意之作。从环保角度看,车企此举对降低能耗、保护环境不无裨益,但更实际的考虑则是,他们希望在方兴未艾的新能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与汽车企业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关产业优惠政策的缺失。在国外,一些国家通过不同程度地减免汽车购置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优惠政策,促进环保节能汽车的普及和发展。但在我国,相应的优惠政策却迟迟没有出台。 继去年11月《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出台实施后,业内人士一直在呼吁,国家应推出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尽快与国际接轨。 目前看来,这一进程似乎将有所加快。 日前有消息称,国家相关部委为了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可能将在今年下半年出台减免混合动力车购置税的优惠政策。即在剔除17%的增值税后,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型可免除计税价格10%的新车购置税。 这一消息,或许将使本来心情忐忑的新能源试水者们精神一振。毕竟这是国家有关部门有望出台的首个明显倾向于新能源车型的产业政策。 好消息还不止于此。之前,在国家发改委于5月初最新公布的车辆生产目录中,7款新能源车型赫然在列。业内人士认为,有如此之多的新能源车同时登上国家发改委的“公告”还是第一次。“新能源车集中获得‘准生证’以及量产车型的呼之欲出均成为国家即将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的利好信号。” 不过,对于上述说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葛松林则提出了不同意见。“发改委(给与新能源车型准生证)是在履行一种正常的产品管理程序,并不能推测出其将出台倾向于新能源车型的相关政策。”葛松林告诉《财经时报》。 |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共0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