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制造工艺 > 查看内容

物流信息化重点在于信息采集、共享和交换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清雅轩 作者: web来源: job.cartech8.com
PostTime:7-6-2008 11:15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在新的框架里面,“十一五”期间物流信息化的重点放在基础信息的采集以及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两个方面,现在我们整个物流信息化还存在几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基础信息的采集。我们的大量信息还是要依赖手工录入,因此存在效率低、差错率高、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影响后期的整个传输和应用,而这是信息化的基础。如何解决物流信息的采集问题是起点,接下来是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第二,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可能采取的一个方案是将RFID用在物流装备上,而我们的商品可能还是以条形码为主。这样的方案作为我们物流信息化的基础框架,通过进行动态跟踪识别,间接掌握商品的信息,而不是一下子将RFID技术用到每一件商品上。

  第三,平台式信息交换共享的体系。建立公共平台已经成为共识,大家都在呼吁信息整合。但是,大家有时把公共信息平台理解成为一个有形的机构,一个集中信息储存管理的机构,或者是集中管理的数据库。我觉得这样的理解是非常狭隘和不全面的。我理解它是一个体系,有很多层次的工作要做,建立一些必要的集中管理的数据库可能是需要的,但是更多的还是信息交换、信息共享的一种机制,一种模式。所以,平台实际上是要创造一个信息交换、信息共享的方式和环境。

  最后,行政监管系统的协调与开放是整个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化重要的切入点。为什么呢?我们现在各个部门,特别是物流中的一些监管部门,像交通部、铁道部、海关、商检等部门在物流环节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这些系统能够共享,能够向社会开放。因为我们知道,铁道系统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车辆的RFID跟踪,用的很好,自己的效益也很高,但是没有向社会开放,所以物流企业还用不上。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2-7-2025 17:51 , Processed in 0.22092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