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力推零部件基于技术市场人才层面的对外合作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迎进来”与“走出去”创新才是硬道理 收购、兼并、重组此类基于零部件技术、人才、市场方面展开的合作,对一直被硬伤困扰着的中国零部件产业来说,绝对是再好不过的买卖。 中国零部件产业的硬伤由来已久。由于零部件技术与人才的双重缺乏,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三个关键时期,技术引进成了发展汽车产业至关重要的助推力。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汽车工业被国家列入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国外零部件公司开始跟随汽车公司陆续进入中国,双方展开了基于零部件领域的大规模合作。 不难看出,从30年前的“迎进来”到如今的“走出去”,合作的最终目的始终是要让中国的零部件企业拥有自主的核心零部件技术。30年前,我们用诱人的市场,让外国零部件企业以合资或控股的方式参与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建设中来;30年后,我们用市场和资金去获取或者说换取国外先进的零部件技术。但是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何在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之后,中国依旧要依靠外国企业来获得零部件技术方面的更深层次的进步?这一方面说明,中国零部件技术尤其是关键技术与先进国家依旧有着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零部件企业在过去三十余年里,技术研发和创新还做得不够。当然,拥有先进的核心零部件技术并不是朝夕能成的事情,这期间还需要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做大量知识、数据和人才的积累。消化和吸收外国先进零部件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基于现有技术上的大胆有效创新才是产业纵深发展的最终需求。 正因为如此,在新的时期,中国应该在零部件领域方面扩大对外合作。“我们应该讲究共赢,要承担大国的责任,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新的‘走出去’,与外资展开合作,不是逼死别人,而是要保持其核心技术团队,保持团队活力,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你不断有技术的创新,我们共享这种创新。”董建平这样建议到,“我们本土人员要参与到零部件技术的创新上,学习和利用对方的网络、客户关系、配套市场等。从根本上提高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国际地位。” |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共0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