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汽车电子 > 查看内容

基于安全性的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清雅轩 作者: webmaster来源: job.cartech8.com
PostTime:2-10-2009 15:54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6.汽车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简称EPS Electronic Control Power Steering)是为了实现在各种行驶条件下转向盘上所需要的力都是最佳值,而在转向系统上采用了电子控制的系统。该系统在各种不同的速度状况下通过电控转向微处理器自动调整转向盘的操纵力。在低速时和车辆摆放时,驾驶员只需较小的力就能灵活地进行转向,在高速时,能自动使操纵转向盘的力加大。

EPS既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及转向灵敏度,又能克服高速转向“发飘”的弊病,保证了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7.汽车主动避撞系统

  该系统是辅助汽车驾驶者对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的人、车、路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在危急情况下由系统主动干涉驾驶操纵、辅助驾驶者进行应急处理、防止汽车相撞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汽车行车安全。

  8.汽车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

  汽车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UCC)是一种先进的集成系统,它通过中央底盘微处理器,将制动、悬架、转向和传动系等控制系统连接起来,底盘微处理器能够接受每个子系统传感器发来的数据,对各子系统进行协调控制,使车辆的整体水平达到最佳,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9.汽车轮胎监测系统

  汽车轮胎是汽车与地面的接触部分,影响汽车的驱动力和制动力。在安全性方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汽车行驶中若轮胎气压不足,将导致轮胎磨损不均匀,燃油消耗增加,并使稳定性和操纵性变坏,极易发生轮胎爆裂,引发交通事故。汽车轮胎监测系统(TMPS)能实现对汽车轮胎的实时监测,当压力低于安全范围时会给予报警。

  10.其他安全控制系统

  为了适应汽车高速、安全、舒适的需要,越来越多更先进的电子技术应用到汽车上,如睡眠驾驶警报系统、司机分神监视系统、视觉增强和夜视系统、导航系统等,为汽车的安全行驶提供了保障。

  (二)被动安全性电子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已经在交通安全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有效地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但现实中仍不可避免地发生很多交通意外,因此现代汽车还需要装备被动安全系统。汽车被动安全性电子技术有代表性的电子装置是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一般由传感器、电控单元、气体发生器、气囊及续流器等组成,通常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做在一起构成气囊模块。当传感器感受汽车碰撞强度,将感受到的信号传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进行处理,当它判断有必要打开气囊时,立即发出点火信号以触发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接收到点火信号后,迅速点火井产生大量气体给气囊充气。此时一方面乘员的头部和胸部压在气袋上与前面的车内物体隔开,另一方面当人体与气袋接触时,利用气袋的阻尼或气袋背面的排气孔节流作用来吸收乘员惯性力产生的动能,达到保护乘员的作用。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如图3所示。

  安全气囊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最有效的被动安全装置,在碰撞事故中显示出对乘员的巨大保护功效,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安全气囊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事故后安全性电子技术

  汽车事故后安全技术是保障乘员及时救助和减少事故后损失,避免再次伤害。有代表性的电子装置有门锁紧急施放系统、GPS救援系统等。

  1.门锁紧急施放系统

  门锁紧急施放系统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后,为了使乘员能迅速地从被撞车辆中救出,车门应能容易打开。其工作原理是当碰撞传感器确认已发生碰撞,系统立即施放门锁。

  2.GPS救援系统

  车辆发生碰撞后,为了快速救助伤者,必须准确确定事故车辆地点。GPS救援系统利用卫星导航定位,能很快确定车辆方位,缩短了救助时间,降低了乘员的伤害程度。

  三、结束语

  随着汽车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安全技术经历了从碰撞后易于救助到减少损伤,再到事故避免和预防的发展过程,逐渐由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向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汽车将会成为电子产品的综合平台,电子技术将会使汽车变得更加安全、舒适和方便。

0

0

(请您对文章做出评价)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12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11-2024 06:31 , Processed in 0.1120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