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汽车设计 > 底盘系统 > 查看内容

长安铃木新奥拓底盘系统技术解析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清雅轩 作者: webmaster来源: job.cartech8.com
PostTime:18-10-2009 17:36
主页 评论:7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按照官方说法,新奥拓的底盘是基于雨燕的赛车车型底盘新开发出来的。那么新奥拓的悬挂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呢?

后悬挂结构与雨燕截然不同,并非雨燕平台的缩小版

不知是不是被误导,虽然官方没有明确说,但现在新奥拓给人的感觉就仿佛是雨燕平台缩小版的产物。从名称上看,长安铃木官方倒是没有将其悬挂采用完全相同的命名,其中雨燕的悬挂名称是:前麦弗逊独立悬架/后纵臂扭力梁式半独立悬架,新奥拓采用的名称则是:前麦弗逊独立悬架/后拖曳臂式带横向拉力杆半独立悬架。尽管如此,就多数人的理解来看,纵臂扭转梁悬挂于拖曳臂悬挂往往是一个类型的不同说法而已,因此也很容易将二者混淆从而把新奥拓的悬挂看作与雨燕属同一类。

然而事实却绝非如此,我们简单的将雨燕的后悬挂与新奥拓的后悬挂做个比对就不难发现,它们完全不是一回事,无论从弹簧、减震器所在的位置,还是总体的设计布局,二者都有很大的不同。

新奥拓属于微车悬挂的典型设计,与真正的纵臂扭转梁不可同日而语

事实上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悬挂设计,雨燕的后悬挂属于标准的纵臂扭转梁式悬挂,市场上的A级与A0级轿车中绝大多数纵臂扭转梁悬挂的车型采用的都是类似的设计。它的核心特点在于,与车轮中心相连的位置是在纵向摆臂上,将两个车轮相连的横梁主要作用是“扭转”,相当于有点类似平衡杆的作用,而不会对左右车轮引起太多的干涉,性能更接近于独立悬挂,舒适性和操控性的表现都不错。

新奥拓的悬挂则不然,它这种设计在A级与A0级车里几乎不会出现,而更多地是被微车所采用。像QQ、瑞麒M1、乐驰、奔奔、北斗星、路宝等车型,它们的后悬挂大体与新奥拓的悬挂属一种类型。这种悬挂的特点在于,它的车轮中心几乎与连接两个车轮的横梁相连,弹簧等部件直接装在横梁上,横梁的作用已不再是“扭转”而是支撑。也就是说这种悬挂本质上其实就是整体桥悬挂,在一侧车轮振动时会对另一侧车轮产生明显干涉,因此性能上与标准的纵臂扭转梁悬挂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不过由于这种悬挂结构简单,设计起来很容易因此被微车广泛采用。老奥拓其后悬挂,本质上也属于这种类型,而市场上很多采用这种悬挂的车型平台也都源自铃木,除了北斗星、爱迪尔以外,还有奔奔、路宝等等,可见铃木对此类悬挂确实情有独钟。

平台没在技术上更新略感遗憾

虽然这种悬挂在微车上很普及,但对于如此的与全球同步的微车来说,未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难免让人感觉有些遗憾。事实上在国内微车市场并不乏在这方面有突破的车型,例如比亚迪的F0、长城的精灵,它们的后悬挂都属于标准的纵臂扭转梁,明显要比新奥拓先进。虽然这种车型的技术来源属于抄袭,但毕竟让新奥拓在悬挂结构上无法获得先进的称谓。

轮胎尺寸相比同级别车较小

新奥拓全系都只配备了155/65R14的轮胎。小轮胎有小轮胎的好处,驾驶轻便而且还省油,更换成本也比较低,但这会在感官上给人不太好的感觉。另外虽然这类车无所谓弯道操控,但过窄的轮胎在湿滑路面或者跑高速的时候,抓地力还是有所欠缺的,这对于主动安全性也有点影响。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12下一页

会员评价:

7 发表评论
引用 maoo 24-4-2012 11:05
还不错 挺好 ...
引用 yapeg4215 23-4-2012 20:49
不错啊
引用 jason_y 8-4-2012 23:07
比亚迪F0的 ...
引用 zhuangys_60@163 21-2-2012 18:56
比较一下新 ...
引用 熊猫人 24-10-2011 11:40
请您评比一 ...
引用 czj07351022 26-2-2011 21:07
新奥拓就是一垃圾产物
引用 bsbba977 14-8-2010 10:01
说的很专业啊

发表我的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8-9-2025 11:02 , Processed in 0.26704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