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新能源车 > 查看内容

新能源车如何快速破局?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liuxianglong 作者: 四海一车来源: 汽车之家
PostTime:7-12-2015 19:37
新能源市场已经从最初的激活阶段,过渡到加速阶段,经过几年的沉淀,在未来的汽车市场,新能源车型在汽车市场破局或许也仅仅是差最后的临门一脚。 四海一车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2015年的汽车市场,最具现象级的话题有两个,一个是SUV,另一个便是新能源汽车。虽然两者成为汽车圈最大的聚焦点,但从势头上来看,SUV赢得的是市场,而新能源车赢得的是关注度,今年前十个月,全国新能源汽车消量同比增长2.9倍,累计销售171145辆,但从绝对销量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未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尽管如此,但在笔者看来,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已经由概念曙光阶段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经过几年的沉淀,新能源车型在汽车市场破门或许仅差临门一脚。

 

 

车企加码新能源布局,将进一步打通消费者购买心智。

众所周知,新能源车的火爆主要源自政策。诸如取消购置税、牌照免拍、公车采购、统一充电桩、纯电动车不限行等政策,让新能源车爆发式的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但市场上可以选择的车型却屈指可数,而汽车厂商对待新能源车也大多持观望态度,并未有明显对新能源产品进行倾斜投入,这无疑让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政策一头热,厂家、消费者两头空的情况。

而这一现象,在今年开始改写,在纯电动车市场,无论是高端、中端还是低端产品都有厂家布局,已经逐步形成特定的发展阵营。如特斯拉、腾势等车型在高端领域已经具有很高的人气,比亚迪秦、唐、元等车型也开始在中端和入门级市场发力,北汽、奇瑞、众泰等车型也在纷纷上马,之前一直聚焦SUV的长城汽车也宣称将在明年推出纯电动轿车,可以说各大车企已经在布局自己的新能源战略已经成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新常态。

这一常态在刚刚过去的广州车展被放大,独立的电动汽车展会参展车型与规模都不是往届车展可以想比拟的,腾势、北汽、长城、比亚迪、保时捷、宝马等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领导品牌集中参展,赢得了非常高的人气。

可以说,相比政策导向,各大车企加码新能源汽车布局,更为贴近市场,更为接地气,也更能够较为直接的打通消费者的购买心智,成为新能源汽车进阶下一阶段的有利契机。

车型技术的不断成熟,配套设施的完善,将加速新能源时代的到来。

 

而从目前市面上的车型来看,也不乏有技术成熟,品质可靠的产品出现,如腾势、特斯拉等车型逐渐成为行业里的标杆,而比亚迪、北汽的一系列车型也已经为公众所接受。

以腾势为例,这款由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和电动技术领先的比亚迪强强联合所打造的车型,已经成为满足国内C-NCAP评分标准、达到碰撞测试五星安全的电动汽车品牌,续航里程也达到了300公里,完全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日常用车的需求。其推出的3.3千瓦的充电桩,不到五小时的百公里充电时间,都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消费者购买一辆纯电动车的使用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广州车展腾势打出的基础设施牌面,更能够让人相信新能源市场在短期内也大有可为。DENZA腾势充电网络建设计划将包括腾势专属充电桩建设、充电系统智能化管理和公共充电桩认证等多个项目,截至2015年年底,腾势将在北京、深圳和上海安装超过300个腾势充电桩。而在2016年3月前,腾势还将在上海和广州新增160个专属充电桩。这也就意味着,将来消费者购买纯电动车的便捷性将进一步放大。

可以说,随着车型技术的走向成熟和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心理压力降进一步降低,从而加速新能源时代的到来。

总结:

 在笔者看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迎来新的格局,随着众多厂家在这一市场谋篇布局,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基础设施的不断深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将进一步打开。可以断言的是,新能源市场已经从最初的激活阶段,过渡到加速阶段,经过几年的沉淀,在未来的汽车市场,新能源车型在汽车市场破局或许也仅仅是差最后的临门一脚。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2-5-2025 21:24 , Processed in 0.28979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