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体化提速中国汽车业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全球一体化提速中国汽车业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汽车企业无不希望通过生产要素全球化配置降低成本、贴近当地市场。针对中国汽车企业如何更好地融入世界,本文作者从政策环境、市场成长性和产业承接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对中国汽车业的未来发展颇有裨益。 ──编者 走向全面开放 中国汽车工业已经由封闭、半封闭走向全面开放,为我国汽车工业参与全球化进程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要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全球的自由流动和配置。全球化的进程实际上是逐步消除壁垒、开放市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过程,是提高竞争力的过程、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过程,需要稳定的、透明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 29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汽车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政府认真履行承诺,不断开放市场,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人才、货物、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全球化配置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汽车工业不仅自身从中获益,也对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种开放程度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 第一,关税大幅度下降。汽车关税水平逐年下降,截至 第二, 第三,调整了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相适应的相关产业政策,自加入世贸组织起,全面遵守《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修改了汽车产业政策,逐步放开了地方政府审批汽车的合资企业权限,放开了发动机合资企业的股比限制,允许外资控股,建立统一适用于国产和进口汽车零部件的法律法规标准。 第四,服务贸易方面对外资企业进一步开放。从2005年起,对外资开放了贸易权,逐步开放汽车分销服务,允许外商从事汽车销售业务,允许外资保险公司经营法定保险业务,并逐步放开交通服务、维修服务、货运代理服务。 第五,从 第六,在国家有关汽车产业贸易政策中,外资企业享受国民待遇。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共同认定的首批160家,外资企业占比达到39%。 第七,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出台新举措。为巩固知识产权的成果,系统推进、逐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全国保护知识产权办公室专门制定了2007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将从立法、执法、审判、机制建设、宣传、培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为权利人提供服务等10个方面出台276条具体的措施。该计划的实行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中外企业创造投资经营环境。 市场保持高成长性 中国汽车市场增长强劲,前景广阔,汽车工业制造体系完整且具有相当的实力。这种高成长性和很强的国际企业承接能力,是中国汽车工业加速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第三大生产国,第二大新车消费市场和第一大潜在市场。这成为推动汽车工业加速国际化的强劲动力。 汽车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提高。2006年汽车工业实现增加值3791亿人民币,同比增加了34.5%,占国内生产总值1.8%。今年汽车产量有望突破800万辆。 这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城市化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汽车需求量还将持续增长,汽车化水平将继续提高。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约3800万辆,还不包括农用车。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8000万到1亿辆。中国每100人的汽车拥有量相当于1925年的美国水平,相当于1950年的英国水平和1965年的日本水平,仍然具有巨大的生产潜力。 中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要在2010年前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还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汽车工业融入世界、实现互利共赢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实现互利共赢不仅是一种理念,更需要客观的物质基础。中国的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汽车工业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相比性与经济间互补性是一样的,是结构性的、稳定的和长期的。这种互补是加强合作实现共赢的前提和基础。如果用美国的成本造出美国价格的车,这种国际竞争力会越来越强。如果用中国的成本在不开放的情况下搞自主创新,这种竞争能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弱。事实证明,通过加强合作,中国的汽车工业实力在不断增强,同时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市场为国内外提供了极佳的竞争舞台和丰厚的利润回报。 从1990年到现在,外商投资者已经汇出了超过3000亿美金的利润。正在营运的外资企业2/3以上都是盈利的,超过40%的在华公司的利润大大高于在其他国家的利润率。 通过合资合作,国内汽车产品结构、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逐渐与国际接轨,出口规模迅速增长。同时,跨国公司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获得了可观收益,主要表现为: 第一,从国内市场份额看,整车方面,2006年外资企业和品牌占中国市场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4%,并已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汽车品牌。其中日系轿车占全国的25.2%,德系轿车占18.7%,美系轿车占14.1%,韩系轿车占9.8%,法系轿车占5.3%,意大利和瑞典占0.9%。零部件里面,外资已经占到了配套份额60%以上,并成为国内商用车的关键总成和零部件的重要提供者。 第二,从投资回报看,跨国整车和零部件公司在华的赢利水平远远高于母国的水平。轿车行业盈利情况最好的前5家都是中外合资企业。中国市场是互利双赢的市场,正因为如此,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均加大了力度。投资领域已经从生产、销售、物流、金融、原材料生产领域甚至开始向研发领域延伸。 出口呈现6大新特征 汽车产品贸易的全球化是汽车产业全球化的重要内容。汽车产品的出口虽然只是汽车产业全球化的初级阶段,是一种表现形式,但出口的能力和表现却是实现汽车产业全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今后的一段时期看,中国汽车产业要想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需要在不断的扩大出口的基础上逐渐向技术出口资本输出转变,实现多种方式的产业化经营,才能在较高层次上融入国际化的浪潮。在今后一段时期,逐步转变出口的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中国汽车工业真正实现全球化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 在汽车产业发展的带动下,近年来,我国汽车和贸易已经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具体特点表现在6个方面: 第一,整车出口呈井喷式成长。入世5年来,整车出口年均增幅都保持95.6%。2006年汽车整车出口31.2亿美元,增幅达到97.53%。我们的汽车整车都是中低档,主要以低档为主,和发达国家的汽车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 第二,出口以汽车零部件为主,2006年零部件出口同比增长36.3%,占汽车产品出口的76.5%。 第三,出口经营主体数量迅速增加。2006年出口企业达到了15338家,是千军万马式的在做技术产品出口。这既反映了活力,同时也说明了无序。 第四,整车出口以商用车为主,小轿车出口大幅增长。2006年,我国商用车出口22.4万辆,占比重达到了69%。小轿车出口9.2万辆,增长了197%。 第五,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2006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市场已经达到了207个,其中整车出口以发展中国家为主,汽车零部件出口以发达国家为主。 第六,整车出口以自主品牌为主,外资品牌的产品出口数量占比很少。这与外方对市场的控制过严直接相关,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一直保持较快的势头,前9个月增长49.5%,其中出口整车41.4万辆,增长达到了63.9%,金额增加了116.8%。数量的增加大大地低于同期金额的增长,这是采取了规范秩序的有效办法之后,单价上升了23.5%。现在出口量值均超过了去年全年。全年预计出口数量将超过50万辆,2010年将超过100万辆。 在出口的同时,我国汽车业国际化经营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长安、一汽和华晨等企业在海外建成了生产工厂,还有一些企业在海外做直接投资。在中国的企业,特别是机电企业在国外投资成功的不多,除了很多专家谈的文化因素以外,实际上对工会不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一旦接了摊子以后,想解雇一个人都要付出沉重代价。所以说,不了解当地文化,一旦介入就损失惨重,需要吸取这样的教训。 要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我国汽车工业实现国际化正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一着严峻的挑战,要切实转变出口增长方式,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 首先,汽车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空间大、层次多。汽车产品是我国最具潜力的出口产品之一。汽车及零部件是世界贸易当中第一大位的商品,汽车产品(包括整车、零部件)占全球贸易量的10%。中国汽车产品的出口额仅占世界汽车贸易总额的1.5%左右。占国内全行业销售额的不到2%。占我国汽车工业产值的7.3%。在整个机电行业当中都是最低的。潜力巨大的国内外市场也为培育壮大汽车行业提供了重要的依托。 第二,我国汽车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比较大,但是正在逐步缩小。我们生产方面的成本是我们独特的优势,还有投资环境等。但是,在技术和管理方面,我们的企业还要紧紧追赶。 第三,汽车企业的内在机制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涌现出一大批立志产业报国、振兴民族企业的企业家。汽车企业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在逐步提高,制造工艺和管理水平在逐步地向世界先进水平方向靠近,产品开发、系统配套、模块供货的能力也在日益增强。节能、环保、安全等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在相对缩小。新产品的开发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第四,国际市场对我国汽车需求持续上升,我国中低档轿车、卡车以及汽车零部件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实现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较快的发展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在分析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客观地看到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产品出口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主要体现在自主开发、自主创新能力弱,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少;汽车企业出口缺乏战略、策略、规划,有定单就认为有市场;出口规模比较小,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亟待提 高。我国汽军零部件出口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和占我国汽车工业产值的比重,与生产大国相比差距很大。像日本、德国、韩国汽车产量的40%都是用于出口。随着能源的紧张,国外的技术和环保标准、安全法规和认证也正在成为我国汽车出口企业必须努力跨越的门槛。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我国汽车产品出口要采取切实的措施,逐步转变增长方式,规范产品秩序,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大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讲就是要推动零部件出口,以劳动和材料密集型的机械类低端产品为主,逐步向技术含量附加值较高的机电类、电子类产品转变;推动汽车整车出口,从中小吨位载货汽车及底盘等商用车为主,向以轿车、大中小型客车、皮卡等商用车和乘用车并重转变;推动汽车出口,从单一的产品出口,逐步向产品出口与走出去相结合,技术出口和资本输出相结合方向转变;向自主品牌方面、自主品牌成品方向改变。 汽车出口经营单位要特别注意: 第一,要确保一定的赢利能力,增强造血功能,保持低成本,这是中国汽车产品现阶段改变市场最主要的优势。 第二,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出口战略和规划。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有定单绝不能意味着有自己合适的市场。 第三,提高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可靠性和安全性。这是决定汽车出口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第四,确保售后服务,逐步完善售后维修服务网络。 第五,加大研发的投资,突破国外技术贸易壁垒。 第六,既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应对知识产权纠纷。 第七,要点滴积累,树立良好的信誉,逐步形成品牌优势。使用户建立充分的信心。 政府将创造良好环境 政府部门要为汽车企业提高国际竞争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我国在融入世界中不断做大做强。 为汽车产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要任务,汽车产品发展到现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汽车产品目前仍然还是逆差。政府部门要为汽车企业提高国际竞争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我国在融入世界中不断做大做强。 第一,积极支持国家汽车出口基地进一步加快发展,并在汽车产品出口中充分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要鼓励和引导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向具有发展产业集群潜力的地区集中。推动零部件企业间开展多种方式的联盟和合作,逐步解决零部件数目过多、过散、过乱的状况,提高零部件整体实力,要通过共同的努力,将上海、长春、广州等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成为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基地,成为汽车工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成为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出口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促进基地。 第二,要以调整产能结构为契机,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自主品牌产品。稳步推进汽车生产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动零部件排头兵企业上规模上水平,进行跨地区兼并重组,形成大型零部件集团。 第三,鼓励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人才与设备。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骨干企业逐步具备产品开发、系统配套、模块供货的能力。重点支持部分骨干零部件企业提高研发能力,逐步实现与国内外整车企业同步开发,并进入跨国公司零部件配套分工体系。 第四,加强汽车零部件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我们现在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内、国外参展,特别是世界名牌展,已经逐步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摊位的数量不断减少,摊位位置不断地边缘化,而且出现一些不公正的负面报道,我们有关部门对此非常的重视。我们觉得中国有如此庞大的具有汽车实力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完全可以创造自己的以我为主的世界级的汽车零部件品牌。中国政府批准专门举办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国际博览会,按照专业化、企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原则来办展会。目前,德国、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个协会共同协办,通用等12个跨国集团和国内21个重点的企业参与协办。这次没有做大会的推介会,也没有做招展,不允许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向任何企业要一分钱。目前有88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报名了要参展,接近6000客户已经报了名单,情况比我们想像的好得多。这个展的筹备过程中使我们深刻地感觉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已经得到了世界的高度认可。 第五,继续总结经验,加强源头管理,根据出口的实际清况,进一步稳妥积极地规范汽车产业秩序,对出口秩序规范的力度只会加强,不会削弱。既要考虑到出口制度的规范,还要充分地保护出口的活力。汽车产品的出口额在我国的整个贸易额中占的非常小,我们作为试点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今年1至9月份,出口金额增加117%,大大地超过了同期数量的增长,单价提高了26.5%,同期比较可比相等于节约了100亿人民币。可以知道,我们的贸易当中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潜力是巨大的。对于单价的上涨,海关的统计并不以为这是经营单位都在提价,而是过去卖低价、没有售后服务保障的企业退市了。 第六,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双边合作机制和我国驻外机构的作用,积极应对出现的贸易纠纷,努力改善汽车企业出口的外部环境。 第七,积极探索政府部门与地方共建的方式,支持建设科技研发、信息服务、产品认证、检验检测、人员培训等5大公共服务平台,逐步解决汽车企业出口面临的共性问题,特别是要加大信息服务力度,初步确定每年定期地为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企业系统地介绍主要进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组织进口国有关方面的专家来华讲话,为我国企业准确地提供相关的详情,为我国的企业跨越国外的壁垒提供帮助。 第八,商务部将继续抓紧协调有关方面,推动建造滚装船船队,目前已经有11艘在运作,4艘在建设当中。整车的出口必然带动船力的大幅度提升,而建立运力的保障可为整车出口提供保驾护航的作用。这将尽快缓解汽车出口中的海运瓶颈问题。 |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共0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