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破局哈飞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东风破局哈飞
·卖家· 中航科工放手 哈飞、昌河汽车有望单飞
东风能否入股哈飞?这是一场变数丛生的棋局,但哈飞母公司中航二集团无意出面并作为主要选手上场,但显然愿意为外来的整合铺平道路。 不久前,一场决定了中航二集团在哈企业发展方向的大会在哈航集团召开。哈航集团和哈飞汽车集团两个企业再次调整为4个企业,分别是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东安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公司。 这次大会鲜明地贯彻了一个理念:通过专业化的调整,将航空产业做大做强。而汽车行业的发展,并没有过多地被提及。这样的拆分意味着此前中航二集团主导的旗下汽车企业整合没有开花结果。 “虽然不至于说放弃汽车产业,但汽车产业在集团已经越来越被边缘化。”一位接近中航二集团的人士说。 明智放弃 中航二集团旗下最重要上市公司中航科工(2357,HK)近期财务报表显示,2006年遭遇上市以来第一次亏损,全年净亏损达到3.31亿元,主要是被旗下汽车产业所拖累,仅汽车产业亏损就超过6亿元。而截至2007年6月底的上半年年报显示,中航科工(2357,HK)股东应占亏损2.17亿元,期内每股亏损5分。在去年同期亏损为5779万元。中航科工绝对控股哈飞汽车,中航科工占有昌河股份62.39%的股份。 亏损金额在扩大。由于航空产业一直处于盈利状态,亏损的源动力来自汽车。一心想挽住汽车产业下滑的中航二集团,又一次出手。 半年报公布之后不久,今年8月份,昌河和哈飞又进行了新一轮的人士调整。8月15日,昌河股份(600372)发布公告称,根据工作需要,昌河股份控股股东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拟对推荐到公司担任董事职务的部分人员工作岗位作出调整;中航科工集团的副总裁李耀空降成为昌河股份董事长、昌河铃木副总经理周世宁担任昌河股份总经理。 与此同时,原哈飞汽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涛已调到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原东安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连刚任哈飞汽车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原哈飞汽车集团总经理马川利任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这次人事调整是2004年以来中航二集团汽车产业高层的第四次。现在看来,屡次调兵遣将,意在摸清旗下汽车产业的盘根错节,然而频繁的人事调整,部分程度上加大了哈飞汽车和昌河汽车企业内部的复杂程度。 更严重的是,作为中航二集团最重要的融资平台,中航科工(2357,HK)的股价一直在1港元到2港元之间徘徊,短期内已经基本丧失了再融资的能力。 这样的局面一次又一次给中航二集团敲响了警钟。“最开始想整合汽车产业,也是有理由的。”上述人士说。汽车市场的井喷是中航二集团立志整合汽车产业的最大的因素。但更深层次原因是,和兄弟单位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的竞争关系让中航二集团试图加强了对汽车产业的掌控。 中国航空工业由航空一集团和二集团构成,分别制造固定翼飞机和螺旋翼飞机。除武装直升机和少量运输机外,一航集团生产所有军用飞机,发展态势良好。而在非航空业务方面,二集团的汽车业务稍有优势。为了让亮点突出,中航二集团开始操作旗下汽车产业整合计划。 哈飞变脸 由于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过了“微面为王”的阶段,在向轿车发展转型中落伍的哈飞和昌河汽车产业发展难如人意。时至今日,就是在擅长的微型汽车方面,哈飞和昌河的优势已经被上海通用五菱和长安汽车所取代。国企积累的弊端进一步加大了整合的难度。 早在2004年春,分立了52年的“哈飞”、“东安”拆墙联手,组建了新企业——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此后,从表面上看,二者已经在一起办公,但是,旗下的资产整合一直不顺利。 由于近年来,哈飞汽车的业绩水平一直好于昌河,中航二集团总经理张洪飚曾表示过用哈飞整合昌河的意向,在几次人事调整中,多次派遣哈飞汽车高层到昌河汽车出任领导职务。但是,张洪飚忽视了一点:哈飞的高层似乎比原昌河人士更不原意理顺昌河的这个摊子。有消息说,原哈航董事长、现中航二集团副总经理刘涛就任昌河期间,一直称病休养。 哈飞整合昌河未果。而汽车产业已成累赘。这样的情况下,张洪飚终于开始考虑放弃此前的整合计划。 今年3月,中航二集团又对汽车产品、航空产品实行分业经营,将汽车产品从哈航集团分离出来,整合成立了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而上文提到的8月间人士变动,中航二集团首次派集团内部人士担当哈飞汽车和昌河汽车领导职务,标志着上面已经放弃用哈飞汽车合并昌河汽车的计划。 “包袱”昌河 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中航二集团对以PSA为先锋的东风入股哈飞持认同态度?据了解,部分原因是由于航空业务交付延迟等原因,让二集团不得不集中精力,认真打理其主营业务。 “不管是不是东风,很显然,只要有人接手汽车企业,二集团都会乐意认真考虑的,只要条件不是太差,估计就接手了。”中航二集团内部人士说。东风插手哈飞汽车,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昌河汽车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了更为惊人的消息:昌河已经得到二集团的默许,为自己寻找接手的下家。而在不久前,昌河汽车已经通过铃木与长安秘密接触,试图说服长安入股昌河汽车。但是,由于昌河汽车的业绩不佳,长安汽车并没有表示出入股的兴趣。 “其实东风入股哈飞后,进一步入股昌河也不错。第一,自身资源整合,东风绝对能够成为第一大汽车企业,第二,湖北和江西这么近,管理起来相当方便。”该人士笑说。 但是昌河汽车的经营状况对于并购方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以昌河汽车重点推出的利亚纳车型为例,全国乘用车联席会所统计数字显示,利亚纳在2007年上半年,销售最高峰为3月,卖出1230辆。而此后的销量则逐月下跌,到了6月份利亚纳的总体销量仅为627辆。“这对于一款经济型轿车而言,就等于没有任何利润。”一位业内人士评论。而截至今年7月,昌河汽车的销量为32512辆。 昌河汽车一直是中航科工(2357,HK)亏损的重头,今年前三季度,昌河股份净亏损达3.198亿元。这些都让中航科工不堪重负。“如果有可能,中航二集团最先想甩掉的包袱是昌河汽车,而不是哈飞汽车。”上述中航二集团的人士说。 ·东风的选择· 入科工系或介入哈飞-PSA? 本报记者 何芳 北京报道 无论以怎样的方式收购哈飞,东风不仅可以在集团排名、全球布局上实现“质”的飞跃,而且可以成就自己在自主品牌、微型车方面的战略“理想”。 东风与中航科工的谈判目前还在进行之中,关于合作的详细报告还没有出来。但是东风怎样收购哈飞,或者说哈飞以什么样的方式卖给东风,已经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目前东风迫切需要用大的动作,来实现大的突破。”一位东风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面对与中航科工的谈判,东风的选择无非两种:单独控股哈飞;或者延伸与中航科工的合作,全面控股科工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所有汽车业务。 在与哈飞的合作中,东风同样面临两种选择:控股哈飞,将哈飞打造成东风自主品牌微型车的生产基地;介入哈飞与PSA的项目,成立“中中外”三方合资公司。 无论以怎样的方式收购哈飞,东风不仅可以在集团排名、全球布局上实现“质”的飞跃,而且可以成就自己在自主品牌、微型车方面的战略“理想”。 东风面临规模增长压力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东风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轰轰烈烈”的“上南合作”不仅进一步奠定了上汽集团绝对领先地位,而且牵手南汽之后,上汽在商用车领域的大踏步前进对于东风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刚刚结束的广州车展,一手托起丰田、本田两大日系品牌的广汽集团再次显示出它的逼人气势,雅阁和凯美瑞两款中级车在中国的“神话”全部在广汽的掌控之中。 比较稳定的一汽集团,坐拥大众、丰田两大实力派合作伙伴,再加上一个中国高档豪华车市场的“领跑者”奥迪,足以让后来者“望洋兴叹”。 微型车方面,东风渝安生产的东风小康系列微型车,虽然增长速度明显,但是与占据微型车市场40%以上市场份额的上汽通用五菱相比,实力悬殊巨大。 除此之外,更大的压力还来自于自主品牌的乘用车的弱势。一汽有了红旗,上汽有了荣威,而随着7月25日,秘密筹划近3年之久的东风汽车公司乘用车事业部在武汉的成立,国内三大国有汽车集团中唯一没有自主品牌轿车的东风汽车才开始正式进军这一领域。 然而,对于东风来说,一切的压力都不如加入“百万汽车俱乐部”更加急迫。2006年,东风全年汽车产销达到93.2万辆,同比增长27.89%;销售收入按统计口径达到1387亿元,同比增长12.6%。在2006年整体经营呈现出规模快速增长、效益快速提升的“双快”态势下,东风汽车公司将2007年产销目标锁定为100万辆。 众所周知,与上汽、一汽相比,东风并不缺少合作伙伴,日产、本田、PSA,同时参股东风悦达起亚。遗憾的是,东风日产、神龙、东风本田,在中国汽车企业的合作公司中,都还徘徊在第二、第三、甚至更加靠后的梯队里。在乘用车联席会2007年前十个月的“乘用车前16强”排行榜中,东风日产、神龙、东风本田的座次分别为:第六、第十、第十六。 在接近年底收官的时候,除了快速增长的东风本田,有望完成年初目标之外,东风日产、神龙距离全年目标的差距足以影响东风整体目标的实现。 在2007年元月召开新年首次干部大会上,突破了20万辆大关之后的神龙为自己定下了实现产销同比增长30%(其中生产25.8万辆,销售26万辆)的目标。会上,公司总经理刘卫东、副总经理华日曼分别与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状。 2007年是东风日产“2的3次方”计划的收官年,也是东风日产发展的关键年,为此东风日产的预期目标是全年销售30万辆。但是数字显示,前十个月,东风日产和神龙的销量分别为207531辆和167441辆,如此看来,二者要在年底完成既定的销售目标,难度很大。 东风希望PSA介入 从东风乘用车各个板块来看,进入“百万级别汽车俱乐部”,东风还需要一颗“定心丸”。从这个角度来看,拿下哈飞,东风的首要目的是用来冲量的,其次才是自主品牌基地的扩大。 从全国布局来看,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东风汽车已陆续建成了十堰(主要以中、重型商用车、零部件、汽车装备事业为主)、襄樊(以轻型商用车、乘用车为主)、武汉(以乘用车为主)、广州(以乘用车为主)等主要生产基地。 公司运营中心于2003年9月28日由十堰迁至武汉。主营业务包括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汽车零部件和汽车装备。目前,整车业务产品结构基本形成商用车、乘用车各占一半的格局。 目前来看,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的生产基地共有两块,一个是将要新建的东风乘用车新工厂,另一个则是在东风有限公司旗下的东风柳汽,包括风行景逸在内的三款东风自主品牌轿车。 东风控股哈飞之后,新的自主品牌生产基地可以形成,东风的触角延至中国东北。不仅如此,在微型车方面,利用哈飞的优势,东风整合旗下资源,形成东风哈飞和东风逾安双管齐下的态势,首先冲击的将是长安集团在微型车的地位,下一个目标就是上汽通用五菱。 然而实践证明,发展自主品牌缺少的并不是生产基地,技术和人才才是关键。而哈飞除了在量上的贡献之外,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的贡献度并不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东风依然需要PSA,而这既不会影响东风快速冲量的目标,也不会影响东风在东北建立新的自主品牌生产基地,同时还能从PSA那里拿到技术,最好的方式就是,介入PSA和哈飞正在进行的项目中,以深圳生产基地,形成三方合作的新模式。 东风汽车如控股哈飞,其触角将延至东北 生产基地 汽车业务 十堰 中、重型商用车、零部件、汽车装备 襄樊 轻型商用车、乘用车 武汉 乘用车 广州 乘用车 哈尔滨 微型车 资料来源:本报资料 ·筹码· 斯特雷夫平衡之道 无法实现中国市场的小平衡,在全球范围内的大平衡也将大打折扣。 本报记者 钟东 上海报道 权力的核心是平衡,否则会变成权斗,如同利益一样。因为深谙这样的道理,所以斯特雷夫(Christian Streiff)在努力地寻找平衡点,当然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冒险游戏。 2007年11月2日,PSA集团总裁斯特雷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会努力地带领标致雪铁龙集团走出以法国为中心的西欧市场,逐步进入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墨西哥市场,这些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会帮助PSA集团取得市场收益的平衡。 不仅如此,斯特雷夫还与铃木汽车达成合作,为铃木的SX4系列产品提供柴油发动机。哈佛大学汽车研究小组的罗恩·杨认为,这是PSA借力日本汽车制造商的一种方式,如果PSA能与铃木拓展更深入的或合作,可以帮助这家法国汽车制造商拓展其他领域的市场。 在中国市场,斯特雷夫也在积极地施展平衡术。PSA集团在与东风汽车公司合作成立神龙汽车后,再次与哈飞汽车合资成立新的生产工厂。虽然PSA与哈飞的合作早在斯特雷夫之前已经展开,但在他出任CEO后事情有突破性的进展,这其中的功劳当属斯特雷夫。 2007年12月5日,接近东风与哈飞谈判的人士表示:“在东风就PSA与哈飞合资的事情投反对票的时候,受到了来自PSA总部的各种阻挠。”“选择与哈飞进行合作可以看作是PSA对东风施压的一种表现,因为他们并不满足于神龙汽车的现状。” 在PSA集团针对全球市场的大平衡与针对中国的小平衡之间,斯特雷夫的筹码是什么? 神龙汽车公司长期负责与PSA交流的高层人士分析认为,无论PSA集团接下来会与中国的哪家汽车厂家合作,都必须拿出足够符合中国市场的产品才可以。“要不然中国的厂家就失去了选择合作伙伴的意义。”该人士说。 在PSA集团下属的标致和雪铁龙品牌中,他们的产品都是从最小型的轿车到大型的多功能汽车。其中,标致品牌在微型汽车107系列(之前的替代产品分为104和106系列),在经济型轿车方面,有206系列,之后会是207系列;在中型汽车方面,经过305系列、309系列的市场历练后,1990年代中,他们的替代车型306出现。在进入在2000年左右,307系列产品成为新的车型。按照PSA的产品更替速度,308系列产品会在稍后出现;在中高档产品方面,1990年代至今的406和407是最重要产品;在豪华汽车方面,605和607系列产品会是主力。 以上这些产品中,除605和607系列与106和107系列外,其他的已经出现在神龙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哈飞选择的余地较小。 在标致品牌的休闲汽车方面,Bipper 和Partner系列是最主要的车型,但这两个系列的产品销量相对较小;在微型MPV方面,标致仅有1007系列;在大型MPV方面,这个品牌有806和807两个系列;交叉车型方面,标致只有4007系列。 与雪铁龙相比,标致汽车的产品没有太多优势。 微型汽车方面,雪铁龙有C1系列;略显丰富的在其经济型汽车方面,除C2外还有C3系列;在中型汽车方面,主要有Xsara和C4系列;在此之上有C5I和C5II(之前为BX和Xantia 系列);标致的高档产品局限在C6系列。在这些产品中,C2和Xsara和C4系列已经在武汉进行生产。 在多功能汽车方面,雪铁龙有C15和Nemo系列;在小型MPV方面有萨拉·毕加索和C4·毕加索;在大型MPV方面,现在的主要产品是C8系列;在交叉车型方面,主要是C-Crosser。 按照PSA集团与哈飞方面的说明,他们双方合资的主要方面在多功能汽车方面。综合这两个品牌除轿车之外的产品,多功能商用汽车并不是这家法国汽车制造商的主要产品,更为重要的是这两个品牌中最畅销的产品是雪铁龙的毕加索系列,它已经在神龙汽车公司的武汉工厂进行生产。这两个品牌的产品不足以支撑起PSA与哈飞的合资公司,他们必定有其他的计划。 神龙汽车一位曾参与东风与PSA谈判的人士表示,PSA与哈飞的合作会锁定在轿车方面,进入多功能商务用车仅是双方为达成其他目标做的铺垫。更为重要的是,PSA希望能改变在中国的现状。换言之,“PSA集团对现在的中方合作伙伴不满意”。 以雪铁龙旗下的凯旋而言,这款车在上市之初的目标是与帕萨特、雅阁、凯美瑞等成为竞争对手,销量预计在5000左右,但现在的实际情况却是凯旋无法与这些产品直接竞争,凯旋没有达成既定的目标。“对这样一款非常重要的产品,PSA不会没有怨言。他们在用与哈飞合作表达对神龙的态度。” 凭借本就不算丰富的产品,斯特雷夫计划与东风进行博弈,力求能够在两个合作伙伴之间通过引进产品的差异刺激两个合作伙伴。恐怕斯特雷夫的计划要落空了。 东风现在计划收购哈飞汽车,斯特雷夫用产品平衡合作伙伴的计划预计面临流产,由此带来的是东风联手哈飞与PSA进行更加激烈的争论。“如果两家大股东同意我们进行合作,那么在接下来的产品引进中,我们会有比原来更大的筹码。”哈飞的高管说。 如果,斯特雷夫无法实现在中国市场的小平衡,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大平衡将大打折扣。 PSA集团的主要产品 雪铁龙 标致 微型 C1 107 经济型 C2/C3 206/207 中型 C4/Xsara 307/308 中高档 C5I/C5II 406/407 高档 C6 607 LAV C15/Nemo Bipper 小型 MPV Xsara/C4 Picasso 1007 大型 MPV C8 806/807 交叉车型 C-Crosser 4007 资料来源:本报资料 ·PSA的“两手”· PSA火线换人 炮制另一个SGMW? 本报记者 何芳 北京报道 ◇PSA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一方面,继续与哈飞的单方面合作,不排除与哈飞单方面签署协议的可能;另一方面,通过以华日曼为首的PSA中国事务部的斡旋,对东风与哈飞的谈判,积极介入,变被动为主动。 “这是一次按部就班的人事变动,杜森先生的职责就是建立中国事务部,主持制定中国事务部的发展战略,目前来看,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工作。”12月5日,刚刚从法国回来的PSA公关交流经理乐万年反复强调这次人事变动的正常性。 按照PSA中国事务部12月4日对外发布的官方消息,中国事务部总裁杜森将于2008年1月1日回到法国总部,接替他的是现任神龙公司副总经理,法国人华日曼。 今年2月刚刚被任命为中国事务部总裁,6月份正式上任,作为PSA和哈飞项目的法方负责人,杜森走得显然有些突然。 如果说PSA总裁斯特雷夫对杜森任职期间有何不满的话,那就是没有处理好与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东风的关系,这正是让目前的PSA陷入被动的重要原因。 所以接替杜森的人必须具备与东风之间良好的沟通能力。2003年华日曼来到中国,先后任PSA集团生产部中国项目部部长、神龙公司能力建设指挥部,2005年4月起,华日曼担任神龙公司副总经理。 在PSA与哈飞合作项目悬而未决、东风又与哈飞展开谈判,东风、PSA、哈飞的关系陷入复杂而又微妙境地的特殊时刻。PSA希望能有一个人理顺与东风、哈飞的三角关系,在博弈中形成三方共赢的局面,甚至占据主动,而这比按照既 |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共0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