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汽车设计 > 汽车造型 > 查看内容

复制一个美的设计,比自创一个丑的要好?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gushiren 作者: 汽车商业评论来源: 说客
PostTime:12-4-2016 21:04
作者:汽车商业评论 如果说当年最初的抄袭路线是不得不的选择,那么现在这种做法更多出于快速准确抢占细分市场的考虑。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汽车设计的抄袭现象已经存在很久,不过我们必须注意到,现在陆风X7和众泰T700等等车型的抄袭与十几年前汽车自主开发刚刚起步时的情况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上世纪末,中国自主品牌关于现代汽车的开发几乎没有什么经验,与国外品牌多年合资也并未换来预期中可观的技术积累,因此全盘拷贝式的抄袭便成为几乎唯一可行的路线。那时的选择也许只是出于无奈,但在今天以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却是既务实又合理的决定。
当时有过几场关于汽车设计知识产权的官司,裁定结果也饱受业界争议,但其中隐晦表达的产业保护态度和最终换来的技术成长都被验证是正确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政策倾向。

众泰T700

关于汽车界这段历史,也许仍有人坚持知识产权的专享性和对培育社会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并引申得出不齿于此的结论。如果狭义讨论知识产权问题,保护原创和独立设计当然没什么可质疑的,抄袭也自然是不对的。但了解汽车合资真正历史的人都知道,合资品牌以知识产权之名强行夺取过多少不合理的收益和权利。
我们发展之初采取的一些非常规路线和手段,与之前付出的代价相比,实在算不得什么。若是研究汽车自诞生以来百余年的宏观历史,更能发现如今的各个汽车强国在设计和制造技术进步过程中模仿和借鉴之间的差异是多么的难以区分。
事实上,产业界层面的博弈早已超出了所谓一个设计或一个品牌的范畴,正如在社会和国家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之下,某些技术层面的坚持已经显得矫情扭捏了。
经过十几年虽不太从容但却迅猛的发展,中国在中高档以下车型领域自主开发的实力已经接近国际主流水准。无论是自主大型主机厂,还是独立的汽车设计公司,整车开发技术能力都已不再是什么难题,而且我们周期更短、成本也更低。
在这样的产业和社会背景下,只要是企业自主重新开发,抄袭已有设计并不会比完全自主创新的设计便宜太多。所以如果说当年最初的抄袭路线是不得不的选择,那么现在这种做法更多出于快速准确抢占细分市场的考虑。
这也解释了为何如今的抄袭企业大多是自主开发的后来者。在成熟自主品牌与合资、进口品牌已经开始激烈厮杀的背景下,新晋年轻企业根本没有时间从零开始培育自己的品牌文化和设计特征。
国际大牌能够从容的“玩”设计,尝试创新引领潮流,这是他们多年经营的品牌和文化优势;国内大多自主品牌在设计方面则是跟随和追赶的策略,努力去贴近国际水平,但说实话过程艰辛而且只能在中低端领域见效,高端车型领域的差距仍然很大,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陆风X7

在这样的品牌和市场现实面前,对于一些原则性不强的年轻品牌来说,抄袭已经被市场验证是成功的设计就变得相当理性了。
他们并没想真的与被抄袭的品牌展开竞争,只是希望借助人见人爱的优秀设计来开拓新的市场。事实证明这种思路在经营层面是极为成功的——消费者以极低的成本拥有了以前可望不可及的豪华品牌的设计,虽然比原作打了些折扣,但无伤大雅;售价方面的巨大差异在市场上也并未分化原作品的消费人群;厂家通过精准定位抢占了可观的市场份额,以实实在在的销售收入回报了自己的员工;而开发过程也让内外部开发方获得了报酬和技术积累(造型设计之外的技术领域)……看起来各方皆大欢喜,除了被抄袭车型的原始设计方。
事实上,即使是就单纯的设计而言,事情也并没有正义感十足的设计评论家担忧的那么严重。丰田花冠的开发负责人当年对F3车型持完全肯定甚至夸奖的态度,能够以明显低出很多的成本实现几乎相同的设计,在这位技术专家看来是值得佩服的能耐,所以他弄回日本几台F3,自己经常开,想借此弄清楚对手的高明之处,并未做义愤填膺的批判。
另外,作品被模仿抄袭,其实是另一种肯定和赞美,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是同意的。即便从优秀设计促进社会美育的角度而言,如果没有充足的修养和底气,复制一个美的设计,总比自创一个丑的设计要好。至于宽容抄袭会伤及人们自主探索和创造的热情,显然是小题大做了。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qchjl_admin@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6号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3-5-2024 20:59 , Processed in 0.12639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