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汽车电子 > 查看内容

如何改造你的汽车——电气篇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ford 作者: 车参来源: 易车
PostTime:22-4-2016 17:24
主页 评论:1
作者:车参 可能有人会问:“不碰发动机、底盘、车身这三大件,能叫改造?”坦白说,这篇文章的内容实际上是“自己动手让汽车变得更有个人归属感的基本知识”。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改造汽车,这么叫倒是有夸大的嫌疑。
  可能有人会问:“不碰发动机、底盘、车身这三大件,能叫改造?”坦白说,这篇文章的内容实际上是“自己动手让汽车变得更有个人归属感的基本知识”。
  废话不多说,上干货。
  1、绕不过的第一步:断开电池负极
  断开电池负极,哪怕只是换个保险丝。
  工具:10号棘轮扳手(少数为12-14号)
  无论是机舱还是驾驶舱,都充斥着各种线缆接头,接地点。这些位置的源头不是电池的正极就是负极,要是不小心一根线搭上了,烧几个控制器都是小事。千万别不当回事儿,君对当年不小心烧半个机舱的场面记忆犹新……


  至于为什么推荐棘轮扳手,是由于有些电池的位置布置相当奇葩,能塞进去一个扳手已是不易,棘轮扳手能减少你转半圈又退出来的窘境。
  最后,断开后的电池负极要用绝缘胶布完全包裹,这样你就可以放心的去改造线路了。
  2、了解你要加装、改动的零件
  车参君很了解各位的“精品”大多是某宝淘来的,毕竟4S店的精品也不劳您费心改装了。而网上的东西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本身质量过关,也难保证能和爱车相处愉快。
  其实汽车制造商在车上布置的那些个用电器,也是从供应商买来的,但它们在开发过程中,这些用电器都是随着车辆经历了一轮轮严苛的实验。而后装的电器,却没有经历考验,自然可靠性低了些。即使是4S店售卖的精品,很多在汽车研发部门的眼里,也是不够标准的。
  为了避免安装后可能带来的问题,把握以下几点,至少可以让你没那么盲目和担心了。
  1) 避免用长期活动的用电器
  这里着重说明的就是行车记录仪。
  不少人为了保证车辆的安全,买了24小时全天候监控的行车记录仪,即使停车熄火了,记录仪还在工作。这样,车辆的电瓶可不是和暗电流做斗争,而是要对付记录仪不间断地耗电。如果蓄电池本身存电就不多,有可能就撑不久了。


  安装的记录仪功率越大,蓄电池的压力越大 即便有低压断电保护的记录仪,也不靠谱。原因是,光凭记录仪,是无法准确估计不同车辆电池电量的,一不小心可能就给你玩脱了。另外还有一点,车辆熄火后,用电器完全由电池供电,导致电池循环次数增加,老这么搞,会大幅降低电池寿命。
  2) 不使用杂牌小厂货
  电器不像座椅套,开发起来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小厂商开发的产品是相对没保障的,尤其是淘宝上价格特低的东西。不是车参君抱有偏见,毕竟电器开发阶段一套EMC(电磁干扰)实验做下来,产品就不会是那么低价格了。而车内不像室内,车辆在狭小的空间内集成大量的电子电装品,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不通过实车的确认可弄不清楚,小厂商别说做实车的实验了,可能连自己产品的实验也不会掏钱去做。
  3、适配性
  这其实不仅是用电器加装要考虑的,也是所有加装品的必修课。与车辆装配不好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1)暗电流
  听起来很玄乎,其实很简单。就是用电器关闭/休眠了,还在消耗的那么一点点电流(毫安级别),像车上的时钟,记忆芯片,防盗器等可是一直耗电的。暗电流虽然不大,但你的车辆能放置多久,可就取决于它的大小了。加装的东西多,暗电流就大,哪天你开车时发电电瓶电量不足,点不着火,可就蒙圈了。


  至于宝贝的暗电流值是多少就别去淘宝问了,你问了估计别人也不知道。而实际上目前的汽车总体暗电流也就在10mA左右(一般车辆标准大约在20mA),那么,你就还剩下10mA的空间去加装。
  2)耗电量和做动时间
  这个不需要解释了吧,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醒。不要同时开启多个大功率电器,对于一般的车来说,电源系统是满足不了电器全开的,不信你可以试试,保证发电机扛不住,还得电池放电弥补。而此时你再来个大功率电器,就是雪上加霜了。像记录仪、氛围灯这些是没问题的,但要是改装音响之类大功率电器,还是得好好考虑了。 关于做动时间,之前有个案例,我的一个朋友来问我,说他的车只要放个两三天就打不着火。我跟过去一瞧,好家伙,胎压监测、记录仪、一键升窗器、氛围灯、雷达、摄像头等等都齐活儿了,根本测不出暗电流,因为好几个后装的部件根本不进入休眠状态,一直耗着电呢……
  4、布线
  这是个技术活儿,好的布线能够借用原车的布线,而且还不会造成不良影响。但即使经验不足,注意以下几点,也可以避免风险。


  1)固定
  需要用专用的胶带或者绑带固定,这里推荐汽车专用的3M胶带,从使用环境考虑,车体的环境有高低温、潮湿、风吹,普通的胶带肯定扛不住;而从噪声考虑,固定不牢固的线束在行驶过程会和车体或者其他线束接触,产生所谓的低级音,更严重的会造成线束磨损导致短路甚至火灾。所以,好线好胶是基础。


  线束固定座网上很多,最好买反面带胶的
  2)保护及绝缘
  如果不是特别高档的车,你可以打开机舱盖,看一看是否很多导线在接头处都有一部分线是裸露的——这样危险吗?当然!制作环节为了压缩成本,会尽量减少线束的长度和包裹的材料。但是汽车厂商能够通过良好的设计和布局规避掉金属裸露的风险并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你呢?如果没有100%的把握,还是该包的包吧。一般的包裹材料是波纹管,这东西也便宜,网上一大把。


  图中很多电线裸露在外,完全没有任何保护 当然,这么干的也不止一家,而是行业的普遍现象,要知道,在一个年销量百万级别的汽车厂面前,每台车能省下一毛钱也是极好的。
  3)抗疲劳
  这也是固定的一部分,而这部分更多地针对线束的屈曲布局中,屈曲是个专业词汇,就是把线弯过来,线束拐个弯不要紧,要紧的是车在开的过程是会振动的,开个几十公里,哪怕不过大坎,小的振动时不计其数的。而这样的振动对线束来说是致命的,相当于反复地把线束拉直又折弯,虽然几十万次可能都不打紧,可要是离机舱比较近,几十万次振动可不算大数字。所以线束在弯曲处一定要注意,不要拉的太长,可以在安装完成后怠速检查一下振动的强度如何。


  若布置不好,长期振动是可能把线振断的
  以上就是电气篇的入门介绍,下次我会拿大家最常接触的行车记录仪作为案例,分享一下安装和布线的方法,大伙儿可以看看是否按照以上内容操作的。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1 发表评论
引用 octopus20 9-5-2016 17:27
受教了。。谢谢

发表我的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3-7-2025 01:59 , Processed in 0.30493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