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汽车电子 > 查看内容

车身稳定系统ESP可以后期加装吗?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liuxianglong 作者: 图说汽车来源: 说客
PostTime:29-4-2016 20:15
作者:图说汽车 为了买到心仪的车,很多人不惜放弃了高配型而选择相对便宜的低配型再后期加配置。那么,ESP能不能后期加装呢?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放弃了配置较高的高配型而选择了相对便宜的低配型,然后在提车之后自行加装一些高级配置,这样做固然可以节省一些费用,不过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有的配置后期加装难度不大,比如倒车雷达、日间行车灯。但是一些重要的配置后期加装难度非常大,比如ESP、侧气帘等安全配置。那么,ESP能不能后期加装呢?

配备ESP的车辆和无ESP的车辆过弯稳定性截然不同
ESP(电子稳定程序控制机构)是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综合了ABS(防抱死制动系统)、ASR(驱动防滑系统)和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功能于一体,不仅可以支援ABS和ASR系统发挥作用,还可以极大地降低汽车在过弯以及路面湿滑等汽车失控情况下发生侧滑、甩尾等危险情况发生的几率,因而被视为车辆的重要安全配置之一。很多中高级车辆都配置有ESP,但很多标配及低配车型并没有配备,考虑到中高配置车型的价格,很多人选择购买低配车型然后后期加装ESP,这种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ESP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后期加装难度非常大。

ESP系统组成机构示意图,可见其结构复杂程度之高
ESP主要由制动系统、传感器和控制单元这三大部分组成,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制动助力器。传感器比较复杂,包括轮速传感器、横摆率传感器、侧向加速传感器、制动压力传感器、纵向加速传感器、方向盘角度传感器这6大传感器,而控制单元则主要包括发动机电控单元、ABS电控单元、液压控制单元、动态液压泵这些单元组成。

ESP系统各部件布局示意图,它是一个非常繁杂的系统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ESP系统传感器会实时监测车辆的状态信息,包括驾驶员转弯的方向和角度、轮速、横摆角、侧倾速度这些信息,一旦ESP的电控单元感知到车辆状态异常,将及时介入车辆辅助控制系统,调节发动机转速、车轮制动力、方向盘转向角,修正车辆的转向特性,防止汽车发生侧滑。

ESP系统实物图
在汽车出现转向过度时,ESP同样会介入汽车的控制机构,及时车辆外前轮,降低车辆过度转弯的趋势,防止汽车发生甩尾。ESP不仅在车辆过度转弯时工作,在汽车出现转向不足的情况时,ESP也会介入车辆控制系统,制动后内轮,同时降低发动机输出转矩,进而确保车辆转向方向符合驾驶员的操作意愿。

ESP的CAN总线布局方式
在上面两段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词汇出现了多次——及时。这是因为,ESP系统从传感器获得车辆状态信息到电控单元处理信息然后做出反应,再对液压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中间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这就要求液压控制器有一定的滞后特性,而这个滞后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滞后过长会导致ESP失效,而滞后时间过短则会导致ESP提前介入车辆转向,干扰车辆的正常转向。

液压调节器是ESP系统最重要的执行机构
由于安装位置离发动机很近,ESP工作的环境非常恶劣,振动和电磁干扰非常强,原厂安装的ESP系统在总体布局和走线时充分考虑了这些干扰因素,为ESP系统预留了安装位置,同时科学安排了系统布局和走线,将干扰因素降低到了最低,确保ESP能在合适的时间节点正确发挥作用,既不提前,也不滞后。而后期加装的ESP系统的不管是在布局还是走线的安排上,都不可能像原装的那样科学,无法确保ESP在长期的振动和电磁干扰环境下发挥作用,更何况在车辆发生侧滑等失控情况下呢?这就是为什么ESP最好不要后期加装的原因。

ESP开关按钮
买车,还请一步到位,今天你为减装ESP省的钱,说不定明天就要用来支付医疗费了。当然,ESP也不是万能的,说到底它也只是个辅助安全系统,想要避免危险状况的发生,安全驾驶永远是王道。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3-7-2025 02:33 , Processed in 0.19225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