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政策法规 > 查看内容

当碰撞测试走向应试,结果还可信吗?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liuxianglong 作者: 李建红来源: 说客
PostTime:18-7-2016 20:10
作者:李建红 一些车企花更少的成本撞出更高的安全评分。但这终究不是一个长久之策,不断爆出的碰撞测试丑闻,也让人们对这些碰撞测试的结果心生怀疑。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碰撞测试的新闻和话题真不少,当然最值得关注的还是一则有关丰田RAV4在美国IIHS测试中涉嫌『作弊』的新闻,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很多美国人和部分国人眼中,丰田就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代名词,但是万万没想到丰田正副驾驶座的安全碰撞表现会有如此大的差距:驾驶员侧优秀,副驾驶侧差,这也让丰田陷入了另一场信任危机。

在我们看来,类似丰田RAV4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相去甚远的结果,其实更多是利用了测试规则的BUG,美国IIHS现在的小重叠碰撞测试和E-NCAP不太一样,他们只检测驾驶员侧,一些厂家为了应对这一项测试时,便刻意加强了驾驶员一侧,以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副驾驶一侧的各项安全性能,则被忽略掉了。当然就本次IIHS测试而言,出现反差的不止RAV4一款产品,斯巴鲁森林人和日产奇骏也撞出了差异较大的结果,无独有偶,三款正副驾驶侧碰撞表现出现反差的产品都是日系车,所以有关于日系车是否安全的讨论又开始浮出水面。


我们无意于在本篇文章中讨论哪个国家的汽车产品更加安全可靠,只是就近年来有关安全碰撞测试的一些问题表达自身的想法。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汽车安全的诉求逐渐提升,所以各家厂商为了自己的产品在安全性方面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一次又一次的将产品送到各种规则下的碰撞测试机构进行检测,试图通过大量的测试结果向人们展示产品的优越的安全性能。从整个汽车大工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很多人都参加过期末考试,也都有过老师划重点的经历。

对于考试来说,必然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老师的希望考察的重点对象必然引发学生们刻意的迎合和加强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复习,以取得最终的好成绩,尤其是整本书很难被悉数消化的情况下。当然对于汽车安全测试亦是如此,前几年就有爆出部分中国车企向C-NCAP送检的车辆是经过专门加强的『测试专供车』,和面向消费者销售的量产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版本,安全性也不可相提并论。这在当年算得上是一件集体丑闻,自此之后,测试专供变成了历史,但是并不意味着这种类似于期末考试划重点式的投机行为已经销声匿迹。

本次IIHS测试也再次向我们昭示了这样一种极度应试的情况,那就是测试机构重点测试哪部分,厂商就重点加强哪部分,当然这倒是和量产车别无二致,也很难给它们戴上特供的帽子,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另一个问题至少在国内销售的绝大多数产品中,副驾驶侧的安全配置相比于正驾驶侧都是相对较少的,不管是安全气囊(气帘)的数量还是整体结构的设计,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行业规则了,可能厂商认为正驾驶侧需要的安全保护要更多吧。
但我们并不这么认为,从人的行为习惯上来说,趋利避害是本能,所以我们发现一种情况,那就是在发生碰撞时,绝大多数驾驶员的第一反应是向左打轮,那么问题来了,向左打轮,碰撞的重灾区在哪里,难道不是副驾驶侧和右侧车身吗?这样的情况下,能说驾驶位比副驾驶侧需要更多的安全保护吗?至少我们认为正副驾驶侧在安全性能上是不应该有所区分的。

再说回这些目前国内外的碰撞检测标准,IIHS、E-NCAP、C-NCAP是我们常常用来比较的三个检测机构或者标准,对于我们国内的C-NCAP,其实我们很难去评价什么,虽然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与国际汽车产业的逐渐接轨,这个标准的可信度有了相当大的提升,但是相比于前两者标准,C-NCAP的整体水平和检测内容还是有所欠缺。除此之外,IIHS、E-NCAP的整体认可度较高,检测内容也更加丰富,但是依然无法做到事无巨细,检测到细致入微,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RAV4这样应试式的钻了规则的空子,所以说,出现这样令人唏嘘的结果,仅仅说厂商利欲熏心或者漠视驾乘者安全显然是不完整的,规则有漏洞可寻或许也是一个不可避讳的原因。

汽车厂商为了追求产品的安全性所做出的努力是不可被漠视的,但是由于成本、价格、产品定位的综合影响,再加上碰撞测试标准本身的漏洞,必将促使一些车企花更少的成本撞出更高的安全评分,这也算是在规则内的厚此薄彼。但这终究不是一个长久之策,不断爆出的碰撞测试丑闻,也让人们对这些碰撞测试的结果心生怀疑。不过既然IIHS能爆出RAV4等车型的问题,至少说明这些测试机构的标准和科目也在进一步完善,未来想要通过期末考试式的有的放矢或将更加困难。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2-5-2025 23:11 , Processed in 0.27814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