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汽车维修 > 查看内容

汽车积碳到底可怕在哪?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liuxianglong 作者: 车助网来源: 易车
PostTime:22-8-2016 19:35
作者:车助网 很多朋友买车后都会关注积碳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积碳?积碳都在哪?积碳有什么影响?积碳能够彻底清除吗?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很多朋友买车后都会关注积碳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积碳?积碳都在哪?积碳有什么影响?积碳能够彻底清除吗?市面上有很多添加剂号称可以除积碳,也有一些其他汽车用品号称能够让发动机再也不会有积碳,这些东西到底管不管用是很多车主问的最多的问题,今天咱们就好好说说积碳。

积碳的主要成分就是炭,没烧完的木头柴火、现在这个季节吃烤串用的木炭这都是炭,用手一摸弄一手黑,汽车里面的积碳与这些类似,那么这些炭是怎么产生的呢? 因为木头没有燃烧完全,所以变成了这种炭,炭也能够燃烧,这些木炭是这样,汽车的积碳也是这样, 只不过汽车里的积碳是由于汽油燃烧不完全造成的。

发动机燃烧过程如上图,空气通过节气门进来之后,经过滤芯的过滤再通过进气门的开启闭合进入到气缸内进行压缩与燃油一起燃烧做功并最后通过排气门排出,在这 个过程中参与燃烧的一个是空气一个是汽油,空气里面有灰尘、汽油里面有杂质,活塞上下做功的时间是特别短的,一般发动机怠速的时候是每分钟800转,这个 速度自己去简单算下就知道了,而这些东西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的燃烧,还来不及燃烧完后面的空气和燃油就又进来了,那这些东西又由于高温只能变成胶状的、 颗粒状的东西附着在活塞、喷油嘴、气门等一切能够接触到的地方。

任 何发动机,都会有积碳产生,七八万公里的车如果一直没有进行积碳处理那么上到奔驰宝马下到长安五菱,把缸盖揭开一看就跟上图似的,如果一直在市区使用那么 积碳会更多,当积碳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影响到发动机空气和燃油的正常燃烧了,由于发动机工作时内部温度很高,这些胶状物又有吸油的特性,吸附一部分燃油 后参与正常燃烧的燃油就少了, 发动机的动力尤其是提速就会变得“迟钝”,出现油门不灵敏等现象,再严重的,当积碳吸附的燃油足够多的时候,由于其燃点比纯燃油要低,所以往往容易自己出 现燃烧现象,一旦燃烧则这个气缸内的混合气体都会燃烧,换句话讲,在不该燃烧的时候被这些积碳给点着了,积碳干了火花塞该干的活,这种现象就叫爆震,造成 的危害类似于咱们人类的内分泌失调、生物钟混乱。

由 于积碳是不可避免的,危害又很大,所以很多号称能够彻底消灭积碳的产品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甚至有些燃油添加剂都打出了清除积碳的旗号,燃油添加剂是添 加到油箱里的,随着燃油一同进入气缸,前面说到气缸内除了燃油外还有空气,空气的杂质是避免不了的,更不要说燃油里杂质成分很多添加剂不可能完全的将杂质 中和掉,这就决定了添加剂并不能够清洁积碳,至多是延缓积碳形成的过程。

现 在很多厂家都有原厂的添加剂,尤其是应用缸内直喷发动机技术的厂家基本都有,无非也是为了减缓积碳的形成速度,同时其在保养的时候也会加入一些诸如清洁节 气门、喷油嘴的项目,这些添加剂还是有质量保证的,然而除了这些之外,各个加油站、洗车行也充斥着各种添加剂,对于这些还是建议大家慎重,不要轻易购买。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添加剂也是一样,对于普通家用车而言,最好的减少积碳方式就是保持较高车速长时间行驶,这样会将那些附着的胶状物充分燃烧掉,如果一直 是市内用车,经常性的走走停停车跑步起来,那么积碳会很容易堆积,慢慢的不但油耗上去了动力也下来了,这种情况建议您定期清洁下节气门,如果资金充裕可以 连喷油嘴一起清洗一下,现在市面上清洗节气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清洗剂,从进气口喷入,这种方式简单但是效果相对来说差一些,建议大家采用第二种方法, 手拆式清洁,让师傅把节气门拆下来,这时候您自己也就看见积碳了,然后用清洗剂一喷、抹布一擦就行了,节气门的金属光泽就出来了,积碳也干净了,这种方法 清洁的最彻底。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2-5-2025 23:30 , Processed in 0.34583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