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格纳:面对不断扩大的中国车市的战略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主持人:这一位发言人是雷伟泰(Keith Lomason)先生,被很多人称为美国牛仔,他是麦格纳中国的执行总监,但是我们看到他的中国名字和他的英文名字很不同,因为他的姓,如果说用中文来解释,就是龙马的意思。 雷伟泰:我是出生于汽车世家,祖父也是在汽车公司工作,我从1985年开始就进入了汽车公司,我希望大家不会认为我是一个海军陆军队的人员,我是海军,不是空军,不是陆军,而是海军。 从1996年开始,我是建立了一个家族史的合资公司,50%的持股,这个公司我一直经营了8年,总的来说,这个期间是非常成功的,4年前他们让我退出商业方面的角色,所以说从过去这4年开始我就一直是担任麦格纳国际中国的执行总监。 谈到在中国的这种战略,我想一定要谈到中国的转变。即便是在中国早期的时候,我想中国就选择了走出去这样一个非常好的战略,尤其是在汽车行业,对于一些汽车行业的供应商来说,尤其是OEM制造商来说,这都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看到,现在主机厂的全球趋势和需求,大气候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中国的平台,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数量,我们也看到了主机厂的前景、供应商的前景,所以今天我想说的是,我是非常的骄傲,因为国际的OEM的厂商是负责大部分的生产和销售,这也是中国的OEM厂商不能忽略的。 现在我想谈一谈全国OEM的趋势和需求,总的来说我们在这样一个中国的平台上具有双赢的前景,OEM是具有很多优势的,比如说他能够降低成本,他能够保持物流,他能够使得客户找到他们需要的产品,对于供应商来说,这种OEM的产品能够带来巨大的机会,当然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的风险和挑战,能够使供应链逐步的缩减,很多的厂商都因此而被迫停产,回家去了。 像中国、俄罗斯这样的新兴市场,我们看到主机厂的竞争是非常严峻的,因为在全球我们看到,在分担成本和零件通用化方面都具有了非常大的发展,这种趋势也从一个地区传到另一个地区。我刚才已经谈到了,在10年前,只有5个这样的平台,但是现在已经有了15个这样的平台。可以预见的是,到2013年,10大平台总产量将等于总量的27%。 今天我们看到供应商的角色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拥有1万亿美金的市场,而且每年生产三分之二的零件。有咨询机构预测到,2012年开发的费用预计60%,今天是40%,我们的供应商有责任要继续开发新的技术和新的原材料,这样在研发方面的费用就在不断的提高,我们也在今天的各位演讲人口中听到了这样的话语。 对于供应商来说,如果要成功所面临的巨大的机会,就是说供应商必须跟上全球的脚步,这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够跟上这个平台,现在OEM正在转移他们的产能,和很多的生产、设计、工程,以及研发的能力相结合。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对于环保方面能力有什么样的合作。可以看到在世界各地环保议题是迅速的成文,这是科技驱动的结果,当然也从边缘到前锋这样一个趋势不断的发展。 尽管现在存在很大的意义,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对于混合动力方面的预测,是到2012到2013年,混合动力车的产量将达到每年1700万辆,这包括提供了很多模块零件、小产量车的机会,当然这也涉及到很多政府的支持。感谢现在能够在中国,中国现在对于混合动力的支持还是非常强大的。当然我所知道的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们一定要紧紧的跟随主机厂的趋势,在这方面麦格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然混合动力车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这是冰山一角,我们还谈到了很多由环境所驱动的一些需求,我们必须要开发出更加有效的、更加环保的这样的技术,这样我们能够在三个方面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包括零部件,包括子系统,以及包括整车。当然这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之所以能够发生,就是因为我们与客户在这方面实现很深的沟通和很深的关系,而且我们能够把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术提供给客户,满足他们的需求。在零部件的领域,我们是从热压成型起家的,另外我们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很多的改进。 另外,座椅方面,我们从现在开始就一直在提供一种更加环保、更加好的座椅,我们是采用了这种大豆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或者说原理。 第二个方面,就是子系统。我们现在有能力能够实现合成模块的形成,我们是把所有的零部件合成一个模块,因为很多时候这种合成的模块会具有更多的功能,这样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对于混合动力车来说,能够实现更好的这方面的要求。在我们不断的进行我们的研究或者说开发的时候,我们也是在一直朝这个方向前进,这样能够更好的节约成本。 另外,我们对于所有的系统都实现轻量化,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战略,能够实现能源节约的这样一个产品。 我们不仅仅提供很好的零部件,另外,在整车方面我们也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因为这是我们麦格纳斯太尔的专长,这是我们的一个特别点。总的来说,这个麦格纳斯太尔主要用于混合动力车,能够减少燃油的利用,能够提高燃油的燃烧料率,尤其是对于混合动力电动车是这样的。 我们如何来开发在中国的战略呢?中国的战略也反映出在中国发生的种种的事情,总的来说主机厂全球的趋势和需求,就是大气候是在不断的变化,更加具有灵活性和柔性。 市场的趋势和预测可以从这张图片上看出来,在未来的5年,我们看到这样一个趋势的变化,从2003年到2007年汽车市场的变化。我们看到,出现了这样一个先降后扬的趋势。 中国的主机厂市场的趋势可以从这张幻灯片上看出,日本的主机厂不断的挑战大众和通用的市场地位。还有一点就是,本土的整车厂面临着困境。 主机厂和供应商由于原料价格和新合同法而收缩,今年的GDP增幅将近10%,之后每年会以小于0.5%的速度下降,一直降到7.5,新车的销售总量预计2008年将达到1千万辆,到2020年总量会超过2千万辆,到2005年二分之一的新车型将用于可替代燃料的技术,这是巨大的增长和技术,但是它不可能全部都可以生存,或者说至少不会大幅的增长,有一些会关注其他的市场,比如说像印度和罗斯,有一些会在全球失败,进而影响到全球的市场,有一些会被收购。 另外,在合作伙伴方面,也会有更多的画面感。合资品牌与合作伙伴品牌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尤其是外国的品牌,另外国际市场开拓中缺少外国品牌伙伴的协助。还有一点就是,与合作伙伴海外市场的直接竞争,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一点。另外,大多数的汽车将持续地产,1998年是3万2千辆每品牌,2005年将是3万5千辆每品牌,所以市场是在增长,这个增长是速度是很大的,但是这个平均的量还是很小。主机厂的压力非常大,所以也在不断的去寻找突破口,而且在品牌方面也必须要加大品牌建设,否则则很可能会在市场当中遇到寒流。 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国的供应商的发展。全球化会对中国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在我看来这也是非常巨大的机会,不管是对于外资的供应商来说,还是对于本土的供应商来说都有机会,外资可以尽快的进入中国,而对于内资则可以学习更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可以学习北美的有关的技术。 除此之外,在供应商方面将会出现整合,从原来众多的供应商将会整合到数家供应商,而且也可能会出现从地区的供应商会转向国际的供应商,而且技术创新方面力度虽然有提高,但是还不及全球层面的创新。 对于中国的供应商来说,他们必须要在观念上实现转变,必须能够在经营市场上及时的跟进,否则则可能会对于国际市场部构成吸引力。目前由于美国市场经济出现了下滑,所以对中国的企业来说则是有更多的机会。比如说在兼和并方面,可能对中国的企业来说会带来相当多的机会。 |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共0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