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汽车电子 > 查看内容

汽车网络的分类及发展趋向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清雅轩 作者: webmaster来源: job.cartech8.com
PostTime:16-5-2008 21:27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③ D2B是针对多媒体数据通信的一种网络协议,可集成数字音频、视频和其他高数据速率同步或异步信号,主要使用Smart WireTM非屏蔽双绞线对或单光纤。这种通信网络由英国C&CElectronics公司推动,并得到Jaguar和MercedesBenz公司的支持。D2B旨在保持后向兼容的情况下与新技术一起演进。D2B基于一种开放式架构,仅使用一条聚合物光纤来处理车内多媒体数据和控制信息,简化了扩展,当在光纤环中增加一种新设备或功能时并不需要改变连接线缆。

  ④ 蓝牙无线技术是一种用于移动设备和WAN/LAN接入点的低成本、低功耗的短距离射频技术。蓝牙标准描述了手机、计算机和PDA如何方便地实现彼此之间的互连,以及与家庭和商业电话和计算机设备的互连。蓝牙特殊兴趣组的成员包括AMIC、BMW、Daimler Chrysler、 Ford、 GM、 Toyot

a和Volkswagen。作为蓝牙在汽车中应用的一个例子,Johnson Controls公司的免提手机系统“Blue Connect”,允许司机在双手扶住方向盘的情况下,通过支持蓝牙功能的手机保持联系。

  ⑤ ZigBee TM无线网络在汽车上应用的解决方案是针对蓝牙技术受车内电磁噪声影响的问题而提出的。ZigBee可以工作在低于1 GHz与2.45 GHz的频带范围,传输速率为250 kbps,主要应用范围包括工业控制、家庭自动化、消费类应用以及潜在的汽车应用。日前,ZigBee联盟发布了首批成功完成互操作性测试的四款平台。这些平台将用来测试未来数月内推出的ZigBee产品,为ZigBee在各领域的实际应用铺平道路。

  2.6 安全总线和标准

  安全总线主要用于安全气囊系统,以连接加速度计、安全传感器等装置,为被动安全提供保障。目前已有一些公司研制出了相关的总线和协议,包括Delphi公司的SafetyBus和BMW公司的Byteflight。

  Byteflight协议是由BMW、Motorola、 Elmos、 Infineon等公司共同开发的,试图用于安全保障系统。此协议基于灵活的时分多路TDMA协议、以10 Mbps的速率传送数据,光纤可长达43 m。其结构能保证以一段固定的等待时间专门用于来自安全元件的高优先级信息,而允许低优先级信息使用其余的时段。这种决定性的措施对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Byteflight不仅可用于安全气囊系统的网络通信,还可用于X-by-Wire系统的通信和控制。BMW公司在其2001年9月推出的BMW 7系列车型中,采用了一套名为ISIS的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它是由14个传感器构成的网络,利用Byteflight来连接和收集前座保护气囊、后座保护气囊以及膝部保护气囊等安全装置的信号。在紧急情况下,中央电脑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决定不同位置的安全气囊的施放范围与时机,发挥最佳的保护效果。

  3 汽车网络的发展趋向

  X-by-Wire,即线控操作,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该技术来源于飞机制造,基本思想就是用电子控制系统代替机械控制系统,减轻重量,提高可靠性,如Steer-by-Wire, Brake-by-Wire等。由于整个设计思想涉及动力、制动、方向控制等关键功能,对汽车网络也就提出了不同要求。在未来的5~10年里,X-by-Wire技术将使传统的汽车机械系统变成通过高速容错通信总线与高性能CPU相连的电气系统。在一辆装备了综合驾驶辅助系统的汽车上,目前存在相互竞争的几种网络技术,包括前文提到的TTP、Byteflight和FlexRay以及TTCAN(时间触发的CAN)。

  至于哪一种总线网络会成为今后的标准,目前还尚难定论,但长远来看,车载网络还远没有达到成熟阶段。信息与电子技术发展很快,车辆上的应用又有比较大的滞后,所以车上信息与电子技术的应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们将对车上通信与控制网络提出一些新的需求,同时为新的车上网络技术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侯淑梅,王世震.车身总线的应用及发展.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2)

  2 任重.汽车网络综合研究及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组合仪表的实现:[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浙江大学,2003

  3 周泉.车载网络发展动向(I).汽车电器,2004(1)

  4 罗峰,苏剑,袁大宏.汽车网络与总线标准.汽车工程,2003,25(4)

  5 Byteflight Specification.BMWAG,2001

  6 Kopetz H, Thurner T.TTPA New Approach to Solv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Problem of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ECUs. Technical Report, SAE, Detroit, Michigan, 1998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123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3-9-2025 13:37 , Processed in 0.26451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