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政策法规 > 查看内容

关注自主品牌之现状篇:从弱小到崛起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清雅轩 作者: webmaster来源: job.cartech8.com
PostTime:5-6-2008 22:15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中国汽车工业在发展了50多年后,人们突然发现,国外汽车巨头在中国取得成功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自身的巨大牺牲。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行业像汽车工业一样依赖于合资模式,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并没有如期望的那样带来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由于缺乏自主的品牌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低,国内汽车产品的核心技术大多数掌握在合资企业手中,没有话语权。“拿市场换技术”的传统合资模式开始受到质疑。事实上,早在1997年,相关人士已经意识到这是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中国企业不拥有自主的技术和品牌,市场和商机永远把握在外国人的手里。是否能够掌握汽车的核心制造技术和专利,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企业正是在这样的暗流中开始涌动。1997年3月,奇瑞公司在安徽成立,成为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新生力量。1997年11月,吉利的第一个轿车的模型终于出来,从此吉利走上造车之路,此后陆风、长城、海马、华晨也陆续崛起。

10年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夹缝中求生存,并逐渐发展壮大。

2005之前:自主品牌一度迷失

所谓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绝非新鲜话题。在乘用车领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汽车业就拥有了自主品牌红旗和上海牌,它们是中国仅有的两大批量生产的轿车品牌。其中,一汽红旗牌轿车的首批乘用者是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和干部,是一种身份的尊贵象征。而上汽的上海牌轿车则成为上世纪60年代上海百姓婚车的主角,在其诞生的27年里,销量达到了7万辆,一度热销。当然,由于多方面因素,虽然拥有了两大自主品牌,但中国的乘用车工业并未真正发展起来,这两个品牌的市场表现一般,也并未真正走向世界。

随后,在“引进来”政策的指引下,中国汽车产业在近二十年的时间内逐步进入了一个“大合资”时代。在这股汹涌澎湃的合资大潮中,十多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形成了以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上汽集团三大汽车集团为主体的大格局。中国汽车产量在1992年、2000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别达到了100万辆、200万辆、300万辆、500万辆。中国社会正由此走向真正的“汽车时代”。

尽管如此,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尽管合资时代空前繁荣,但中国汽车业“以市场换技术”的构想基本落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招牌下,汽车合资公司50对50的股比只是一块“遮羞布”。有识之士开始惊呼:我国汽车工业的主体在迅速滑向“巴西模式”,已经成为外资品牌的加工厂。

2005:在期盼中回归

自主品牌在一度迷失之后,开始在各方关注与支持下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经历了几年的夹缝生存,终于在2005年迎来了被人们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品牌元年”。人们普遍形成的共识是,中国汽车产业必须走“自主品牌”的道路。

自此,奇瑞、吉利、哈飞、长安、江淮、比亚迪等一批做自主车的厂家慢慢为人们所知道并熟悉。虽然这些厂商到目前为止还主要专注在微型车、经济车型领域。但是他们的实践和探索已经表明,中国汽车产业完全可以走自主品牌的道路,并且也可以在市场上获得成功。2000年以后,国内汽车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以高于行业平均的发展速度,开始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他们通过合资日益壮大,但并未一昧沉浸在“赚钱”的氛围里,他们正在或者已经逐步摆脱合资与合作,开始有意识、有战略的发展自主品牌,打造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品牌。这方面,上汽、一汽、东风均开始有所动作。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qchjl_admin@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12下一页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6号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7-5-2024 20:08 , Processed in 0.29534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