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汽车零部件:低调者的强势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众多外资争夺中国零部件市场,而由于日系车不断攀升的进取态势,日系零部件更加被业内看好。 据权威资料预测,日系车在中国2010年市场份额将达到38%,逼近4成,如此巨大的市场份额,除了将成就整车厂商外,配套的零部件厂商恐怕是第二受益者,其中,丰田、本田等日系车最大的零部件配套商,无疑可获得更大的机会,比如电装,这个位列全球第二的零部件巨头,将为日系车未来在华的更大发展保驾护航。 在中国,也许电装的知名度远不及博世、德尔福甚至法雷奥,爱信也远比不上博格华纳的美名,但它们的力量往往被低估。其实,日本电装早在1994年就进入中国,在烟台成立了第一家合资生产企业,经过10多年的事业拓展,目前电装在国内设有生产公司、销售公司以及技术中心等共计24家关联企业,建立了销售、售后服务体制和生产供应体制。电装重新制定了在华2010年发展目标,在华销售达1500亿日元。 实际上,电装在中国的稳步发展,除了和日系车的快速增长有很大关系外,5年来和中联汽配的精诚合作是主要原因。 自2002年以来,电装和中联汽配合作,在汽配流通行业率先按照连锁经营模式在国内建立销售网络,打造国内最早的连锁经营模式,创建了纯正的售后体系,迄今为止,中联汽配已经在国内各省市建立直营、加盟连锁专卖店达到50余家。 以品牌推广,产品知名度提升为长期策略,以严格的终端管理和促销为制胜手段,5年来销售业绩和体系规模均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在混乱的中国汽配市场,中联汽配以一股清新之气树立了零部件渠道建设的模板。而多数外资零部件企业售后渠道建设非常缓慢,本土化缺乏力度,渠道模式大多数仍在延用传统的批发分销模式,和中方合作的销售终端管理上,难成体系。 中国之痛 在日本汽车零部件进入中国,合资、独资建厂、建研发中心的早期,可以说,急于靠外来因素求汽车产业和市场发展的中国,给予了极大的优惠政策,大开绿灯,而中国的零部件产业,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出口增速也很快,但是在核心零配件、主机供应的配套领域,边缘化倾向更明显,仍旧在低成本、低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产品上徘徊。 “零部件独资和外方占自主,使得中国还是依靠外方的因素非常大,还是进入不了主流采购,中国生产不了的核心零部件,都由外资把持,而中国即使一些自主产权的高附加值产品,进入外资零部件体系,人家可能考核你10年。”一位资深的零部件研究人士告诉记者。 “我去过许多中日合资汽车的零部件工厂,中方提供的建厂环境很好,地皮价格也非常便宜,但在这里生长的零部件,中方核心的东西沾不上边,比如发动机,比如主要的缸体材料,都是人家进口的,我们只是在这儿组装,生产线和设备都是人家的。”在感慨落人之后的同时,这位人士为中国零部件相对人家的差距而担忧。 有数据统计,截至2007年,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零部件供应商中,至少有70%以上都在中国开展业务,在华进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外商独资或合资的企业近1200家。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来,使得本土零部件企业进一步游离于整车配套体系之外。 |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共0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