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S市场:法规滞后阻碍市场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目前由爆胎导致的车祸事故居高速公路意外事故榜首,爆胎已经成为道路交通杀手之一。作为爆胎的“克星”,TPMS(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可通过对行驶中车辆轮胎压力的实时自动监测,及时准确地对气压异常的轮胎进行报警,进而预防车辆失控及爆胎。据悉,今年年底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TPMS标准有望出台,这对我国TPMS产业来说,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安全是人们在驾驶过程中最关注的问题,由此衍生的汽车安全产品种类也很繁多,TPMS就是其一。据统计,在中国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有70%是因爆胎引起的,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则高达80%。怎样防止爆胎已成为安全驾驶的一个重要课题。TPMS的诞生无疑为人类解决爆胎问题指明了方向,并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最可能被普及的汽车高科技之一。TPMS市场也被认为是中国安全类汽车电子产品市场中最具有潜力的市场。 法规滞后阻碍市场发展 目前我国TPMS整体市场容量较小,普及率较低,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法规出台滞后,政策没有倾斜是其原因之一。“政府法规要求一直是推动汽车行业新技术应用的强大动力,TPMS也不例外,但是目前国家还没有颁布 安装TPMS的强制性法规。”飞思卡尔汽车电子高级技术市场工程师杨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华阳集团企划部何华也向记者表示:“在美国,TPMS产品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政策的倾斜。但是,我国目前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所以市场不会马上爆发。”其实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为了行车安全而相继在这一领域立法,安力信公司售后技术部工程师刘永恒向政府提出了建议:“制定TPMS标准的有关专家应根据我国的产业、技术、应用发展等自身的情况来量身定制适合中国国情的TPMS标准。”据悉,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TPMS标准今年年底有望出台,大部分业内人士均表示,中国的TPMS标准如果出台,无疑将对市场带来很大的激励作用。 TPMS行业前景明朗也是毋庸置疑的。何华对记者说:“我国虽然尚未立法,但美国的立法和市场的强制措施将影响到中国整车开发方向,是否安装TPMS是出口车在部分地区遇到的非贸易壁垒,是否有TPMS也是整车在国内销售的新卖点。目前已有几款国产车在新车设计时采用了配套安装TPMS的方案。一旦安装TPMS的新车上市,将会进一步实现TPMS产业化的步伐。未来几年中国车载电子产品市场仍然将会实现快速增长,市场潜力也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当然,目前业内人士并不能肯定市场增长的方式。“国内TPMS市场是爆发式增长还是稳步增长取决于(出台的)标准的性质及消费者对成本增加的接受能力,现在还很难预测。”杨斌这样对记者说。 产业提速需扩大宣传 法规滞后是其一,消费者认知程度低也是产业发展的阻力之一。“TPMS就像是江湖世界上的隐侠,太平世界看不到隐侠的身影,只有在轮胎隐患夺命的时候,隐侠才能扬名立万。”刘永恒形象地向记者打了一个比方。“加快TPMS的普及一方面需要国家强制性的法规和政策的支持,一方面要加大对车主的宣传力度,只有观念改进了,轮胎安全的意识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刘永恒补充道。 航盛公司TPMS事业部的张博提供给记者这样一组数据:“40%的消费者认为,汽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汽车轮胎的压力保持一致是非常重要的,但其中大部分认为爆胎主要是因为气压和温度过高引起的,与气压过低关系不大;20%消费者认为使用名牌轮胎并定期更换即可,无须对轮胎气压、温度作监控。”可见,很多消费者目前对TPMS不太了解,甚至可以说一无所知。 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不少业内人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除了打“安全牌”,强调产品能提高汽车安全性能外,还可以打“节油牌”。“在轮胎压力正常情况下,汽车行驶的过程中,肯定比在轮胎压力不正常的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小,从而可以达到节省燃油的问题。而目前油价飞速上涨,很多消费者都会首选节油产品购买安装。”张博向记者解释道。 随着产品得到宣传推广消费者认知度会逐渐提高,市场量也会相应扩大,厂家生产成本也会随之降低,价格降低的结果又会促进TPMS的普及和推广,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TPMS供应商虽然数量众多,但是良莠不齐,产品可靠性差,这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无源化高集成是技术方向 法规和消费者认知度是推动市场的外因,而内因则是TPMS产品技术的不断提高。轮胎在高速行驶时其工作环境是相当恶劣的,这对TPMS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产品技术发展趋势方面,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无源化(即无电池)、高集成是发展方向。“直接式的轮胎压力监控系统需要使用寿命非常长的电池,一般为7-10年。由于电池位于轮胎内,电池必须轻量化。此外,还必须选择低功耗的组件。未来TPMS的发展趋势将很 |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共0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