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新能源车 > 查看内容

新动力首选电动车 当务之急鼓励小排量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清雅轩 作者: webmaster来源: job.cartech8.com
PostTime:13-6-2008 22:52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在石油净进口国中,我国的油价最低,5月初的时候,中国的汽油平均价格仅为德国汽油平均价格的29.9%。国际石油价格不降,今年国家对石油冶炼企业的补贴将达千亿元,而他们的利润还会大幅下降。

  刘淳玮:我们看到油价还在上涨,国家实行货币紧缩,今年总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相比2007年车市增幅,今年的增幅将放缓,2007年是25%左右,2008年预计20%左右。但我认为达到1000万辆的销量并不会困难。

  汽车企业绝对不能扩张太快,要悠着点

  主持人:对中国汽车业来说,现在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

  林伯强:中国的汽车企业必须要对高油价有个清醒的认识。目前政府对中石油和中石化每年的补贴在2000亿元左右,但这样的财政补贴势必不会持续下去,政府也无法长期承担。而一旦油价上涨,可能逐步会与国际接轨,汽车行业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汽车企业绝对不能扩张太快,要悠着点。

  崔东树:从国外经验来看,油价倒挂矛盾的解决必然以快速涨价为结果,这对乘用车市场的发展将形成速度和结构性的双重阵痛。而且大部分国内乘用车厂家难以对高油价趋势做出快速的调整,乘用车市场将会有较大的波动。虽然这次高油价对汽车需求的影响远小于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但仍会使目前乘用车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态势面临调整的潜在危机,并可能对很多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结构调整压力。

  因此,发动机技术的快速升级迫在眉睫。现在中国油价较便宜,因此低价高油耗车型仍有市场,尤其是小私营业主的综合成本考虑仍偏向于低价车型,而未来价格稍高的节油车型需求将快速增长,厂家必须及早投入。通用大力开发1.4升涡轮增压4缸发动机,目标是确保同等条件下,每升燃油消耗可使其比同级车型多行驶约3.2公里路程。

  叶林:受通货膨胀和股市低迷的影响,今年低端汽车市场将会受到冲击。特别是自主品牌会碰到很大的压力。自主品牌们不可避免地要向上走,发展中高端车型,并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和质量。而与此同时,合资品牌也在往下走,双方的“战场”可能“融合”。今年自主品牌出口的增幅也在加强,但也要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建议,采用欧元结算或者加速收款,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

  饶达:汽车企业今年已经不能通过价格战来提高市场竞争力,我认为现在最关键的是提高企业的营销水平,必须充分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如开拓二手车销售、保险代理、消费信贷、汽车装潢、精品附件、汽车租赁、延长质量担保的保险等来提高经销商的收益。因为经销商的租地价格、人工价格、能源动力价格都在上涨,厂家不把提高经销商的盈利能力放在首位,任何好的想法、好的制度都将无法很好的落实。

  小排量车是节能减排的最好解决方式

  主持人:有观点认为小型车将会在高油价时代成为最抢手的车型?

  饶达:现在新能源汽车距离我们还比较遥远,小排量车是节能减排的最好解决方式。

  近年来小型车中的两厢车的销量严重下滑,是因为中国没有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的政策,加上油价高补贴和对两厢车的偏见所致。虽然近年来大两厢车(发动机排量大于1.3L)市场在较高速增长,但因起步基数太低,不足以补偿小两厢车市场占有率下滑。二十多年前曾有人预测:中国的两厢车市场将和国外一样,能和三厢轿车平分秋色,但时至今日,这个差距却在拉大。如果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的政策出台,两厢车将是轿车市场的高速增长点。

  王华:政府应该进一步开放对小型车的限制政策。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有22个省、84个城市对于发动机排量在1.3升以下的小排量车实行限制销售的政策。而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则采取不同的限行策略,阻碍了小型车的发展。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4-5-2025 13:57 , Processed in 0.18554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