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出自多门 困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国内某自主品牌企业技术中心的小吴最近被繁杂的车型申报搞得有点烦。上个月他刚把公司几款新能源车型申请《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以下简称《推荐目录》)的准备材料整理得差不多。 工信部新近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以下简称《准入规则》),这意味着他又有一堆申请报表要填。 “我们也理解主管部门推出各种规则是为了新能源车发展更规范,但车型还没上路,申报材料却填了一大堆。”小吴希望要申报的材料能少点,“最好一家(主管部门)说了算。” 在业内人士看来,工信部抢在科技部主导的《推荐目录》出台之前颁布《准入规则》,意在争夺新能源汽车的管理权。 “这是汽车行业多头管理在新能源汽车上的体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两部委争权 6月底,工信部颁布了《准入规则》,该规则从7月1日开始实施。这一《准入规则》是工信部自今年年初接管汽车行业管理权后,所出台的为数不多的政策之一。在业内人士看来,工信部《准入规则》与科技部《推荐目录》之间的关系,颇为微妙。在上述专家看来,2007年发改委颁布过 《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已经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资质做出明确界定,如必须是具有整车生产资质的正规军;必须至少掌握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三大核心技术之一等。 “工信部此次新颁布的《准入规则》与2007年的规则内容基本一致,只是局部内容有所细化。”在这位专家看来,在准入门槛已经比较清楚的情况下,工信部再出台新的《准入规则》,是想表明新能源汽车的准入管理权在自己手中。之前,科技部相关领导曾在不同场合表示,为规范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工作,将联合工信部、财政部等主管部门制定《推荐目录》,中央财政补贴也将以此为依据对不同类型和节油效果的车型给予不同补贴。在汽车企业看来,《推荐目录》是新能源汽车很重要的准入门槛,不管有没有正规军的生产资质、是否掌握关键技术,能进入《推荐目录》才能享受政府补贴,进入13个城市“十城千辆”的采购名单之列,否则根本没有参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示范的机会。不过,这个颇受企业人士关注的《推荐目录》目前尚未出台,科技部方面也没有明确表示这一目录何时会出炉。而现在工信部《准入规则》的颁布实施,则让新能源汽车的准入规则变得有些复杂。 “这样一来,科技部的《推荐目录》有些尴尬,因为工信部已经制定了明确的准入规则,从生产企业到产品技术水平都有界定。”上述专家认为。一直以来,科技部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选择、科研经费分配、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等多方面的工作,都是由科技部主导。但随着近来新能源汽车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其他主管部门也开始争取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更多的话语权。 4月10日,工信部主办了一次规模挺大的电动车论坛,国内外主流汽车企业均派代表参加。在这次论坛上,工信部还与日产汽车签订了电动车推广的谅解备忘录。在一些业内分析人士看来,这是刚刚接管汽车行业管理权的工信部发出信号,要更多地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管理。 |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共0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