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扫盲01-基础概念
前阵子一个热传的视频,用零件的价格来评价悬挂,一下子暗淡了很多豪华车型,让很多人深信不疑,但一些理性的诺粉表示怀疑,找到诺诺求证。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前阵子一个热传的视频,用零件的价格来评价悬挂,一下子暗淡了很多豪华车型,让很多人深信不疑,但一些理性的诺粉表示怀疑,找到诺诺求证。 不查不知道,网上科普悬挂的神帖真不少,主要有两种: 1)低质量、乱忽悠的; 2)想主持公道却不专业,破绽百出的。 于是决定,再忙也得花点时间来写些东西。 特别提示,我并非针对某个视频,而是写给所有诺粉涨知识的。根源还在于提高诺粉自身知识水平和识别力,不给忽悠留机会。 好,我们先从基础层面开始,白话汽车技术,段位高的诺粉着重关注后面的几集。 【价格误导】卖得贵的零件一定好么 只能说,这是一个比较业余的判定方法。 比如上图这个姓BMW的塑料防尘盖,只有普通手表大小,要价150元!我想说的是,价格并不表征成本。在当今主打服务和品牌的社会,这个命题尤其适用! 你去修车时看到的零件价格,其实是后市场售价,由于经历了很多“渠道”而面目全非,材料成本占比已经很少。同样的底盘件,用在老帕萨特上是300元,用在奥迪上是800元,如果有幸被宾利“采纳”,可能就奔1万去了。 但是,按诺诺的思维,“凡事必有好的一面,发现它、利用它”。烂熟底盘、悬挂的汽车工程师,其实是知道这种“同件不同车”的幕后借用关系的,那么高档车车主就有可能节约不必要开支咯。 曾有一位江苏铁粉的宾利飞驰需要更换所有前悬挂摆臂,4S店报价十多万,而诺诺就是采用了这种工程师所知道的“秘密”,为诺粉节约开支近7万元,修好了车子。 虽说零件在出厂后被加价几倍甚至十几倍卖给消费者,但就算是追溯到零件的出厂价,也不一定正比于材料的好坏。因为出厂价还跟研发成本、制造技术、工艺难度、废品率、物流成本、人工成本,甚至客户压价力度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跟产品品质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更何况,大家都在追求花更少的钱达到相同的效果,那么在效用相同时,价格贵应该算是缺点,不能简单地说贵的就好。 既然我们探讨的是品质(可靠性、强度、性能等),那就要先抛开价格的干扰。简而言之,谈技术,先忘记价格!谁再赤裸裸地拿价钱来说事儿,笑过则罢。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开始讲技术。 【概念层面】悬架,避震,底盘? 有时听到人说“悬架,就是避震”,或“底盘设计就是悬架设计”,其实这些都是初级概念,粉丝们一定要搞清楚。 “避震”指的是避震器,学名“减振器”,是用来吸收振动的能量的一个金属筒子,带上弹簧、缓冲胶、防尘罩和塔顶后,就叫“减振器模块”了,有的厂商也称之为“减振支柱”或“悬架滑柱”。 它只是悬架上的一个部件而已,也是改装迷更换最多的部件之一,后面诺诺会在“没有知识真可怕”环节,让大家逐渐了解什么是“盲目改装”,换短避震真的提升操控么? “悬架”,则是一个系统,是车轮与车身之间的所有连接机构,用来缓冲路面冲击,衰减振动,保证汽车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也叫“悬挂“)。 这是本田的一款跑车(S2000)的前后悬架。去掉车轮和刹车盘,剩下的部件就是真正的“悬架系统”了。 悬架系统除了减振器之外,还有弹簧和各种摆臂以及附件。不同的摆臂组合方式构成了不同的悬架结构,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麦弗逊”、“双叉臂”、“多连杆”、“扭力梁”,都是很常见的悬架结构。 至于“底盘”,则是一个更宽泛的大系统。转向、制动、传动、车桥、悬挂等很多系统,都属于底盘。可以理解成,底盘+动力总成+车身+车内设施=车。 上图是马自达3的前桥,即底盘中属于车头的那截。采用了经典的麦弗逊悬架结构。中间的银色的是方向机,方向机正下方是副车架,用来固定悬架和托举发动机变速箱。 学通悬架几何设计,再精通底盘,再透析动力总成,理论上我们就可以设计出驾控几乎完美的车子了。手工造超跑的公司,当年就是这样的汽车的狂热分子一点一滴地做起来的,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无一例外。 这就是典型的“底盘+发动机”,不难吧?国内很多民间高人做过类似的东西,木头车架,跑个40~50km/h不是问题。 当它与下面这个可以跑300km/h的艺术品相比时,最大的差距不是速度,而是系统的知识沉淀,因此人要不断学习。 这个看上更去带劲吧?诺诺搞了这么多年汽车研发和测试,说真实感受,如果不考虑成本,造出好车不难,而且是很爽的事! 诺诺的二手车和修车业务其实只用到3成的汽车知识,诺诺很想搞一个场地,造赛车,调赛车,有感兴趣的么? 【悬架的分类】 思想放飞太远了,回归基础! 悬架系统从自由度上分为独立、半独立和非独立三种。 用“粗暴”来形容非独立悬架很恰当,基本只在卡车和特种车辆上混迹(如下图)。 别以为这个东西已经过时,或不值一提,很多NB的山地越野车为什么还保持非独立悬挂呢?因为这种悬挂结构可以容易地设计出夸张的车轮行程来,纵向的控制臂可以做的很长。在非铺装路面上,尤其是乱石山地,哪找什么车轮定位角和精准操控呢?在这个时候,四轮全着地比什么都重要! 非独立悬架的缺点除了簧下质量大之外,就是两个轮子是“硬绑定”的,任何一个轮子跳动都会带动整个车桥一同起伏,车身姿势也受影响。在铺装道路上的行车操控性能会受较大限制,舒适性也较差,明显不适合轿车。 我们以后再单独聊“簧下质量”,这是一个很浑浊的话题,有兴趣的诺粉可以提前上网预习,最后看我说的跟你自学的是否一样。 这里要引入一个概念,叫车轮外倾角(camber angle),顾名思义就是车轮向车外倾倒的角度。 理想状态下,工程师希望外倾角为0(或稍微外倾一点点),此时车轮接地面积最大,可以发挥轮胎最佳附着力。对于非独立悬架,一旦单侧车轮抬高,车轮平面就斜了,外倾角变化导致侧向稳定性下降。为保证车轮跳动时始终垂直于路面,提供最佳操控附着,必须考虑使用独立悬架。 (负值外倾角的极端改装案例) (外倾角失调造成的轮胎偏磨) 半独立悬架主要用在后桥上,允许两个后轮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运动,最有代表性的是扭力梁结构。当年被誉为“驾驶者之车”的老宝来用的就是这种后桥。宝来车主都知道,在当年的众多A级车中,整车操控绝对算刚刚的,更不要提当年的GTI了。 这种悬挂又简单又结实,就算调校得不考究,对于大多数日常行车也够了,因为毕竟没几个人用家轿去体验极限驾控,而且给后备箱和后排座椅留出了很大的空间,多好啊!但却莫名其妙遭来媒体各种吐槽和贬低,以至于后来车企在新车型中普遍回避扭力梁,连买菜车也被逼采用多连杆后悬挂。增加的成本呢,自然也就出在羊身上了。 这就是当今媒体的力量,甚至可以左右车企的设计思路。如今,只有在一些很low的车上才可以找到扭力梁了,属于一大冤情,也不值得重点讲述了。 独立悬架是悬架技术的精华,也是类型最多的悬架家族(下表还是不完全统计,看晕了没?)。 独立悬架的优势在于可以独立设计单侧车轮的跳动姿态,除了大大改善舒适性外,更重要的是在车轮跳动时可以最大限度保持车轮定位角,调教得当的话,车辆操控精准,指哪打哪,车子会像紧身衣一样与你“浑然一体”。 【追帖预告】 “3万元的面包车用麦弗逊悬挂,听说保时捷也用?” 下一集里,诺诺将带你进入独立悬架的世界,并详细讲述著名的“麦弗逊悬架”。当你get到车辆的操控精髓时,一定就懂得欣赏下面这些极具机械美感的艺术品了。 |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共0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