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倒置 汽车发展将更依托于电子技术
前两天抽空去了一趟上海,参加了一场由半导体公司举办的汽车开发大会,会中演讲遇到了现在在清华大学当教授的赵福全(谁是赵福全),这个先后为华晨、吉利两家公司奠定技术平台基础的汽车工程师虽然退出一线开发工作 ...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前两天抽空去了一趟上海,参加了一场由半导体公司举办的汽车开发大会,会中演讲遇到了现在在清华大学当教授的赵福全(谁是赵福全),这个先后为华晨、吉利两家公司奠定技术平台基础的汽车工程师虽然退出一线开发工作,但对于汽车技术的发展判断可谓是审时度势,在他看来,汽车的发展将不再仰仗于像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传统核心技术的突破,而主宰未来汽车发展的将是汽车电子技术。 事实上,电子化对近30年的汽车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70%的技术创新是汽车电子或与汽车电子相结合后的产物,言下之意,有着百年积淀的车辆工程在这段时间几乎没有本质的进化。更是有数据表明,到了2020年,电子系统的成本将占到整车成本的50%(现阶段是40%)。 电子技术的进步让车辆的开发变得即简单又困难,简单是因为电子技术的运用可以让某项功能的实现不再依靠复杂的机械或液压系统结构就能实现,而困难之处则在于相比前者,以电子技术的整合和验证则要耗费大量的开发资源。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以半导体元件为基础的电子化技术本身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它几乎能够直接决定技术在汽车行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最终的量产状态。
● 摄像头成像技术 无论是消费类电子还是汽车,基于图像捕捉和分析技术的功能拓展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换句话说,摄像头的应用可以支持手机或其他终端设备实现诸如手势控制类功能,也是自拍照功能以来,摄像头的另一用途。在汽车安全方面,摄像头的运用同样由来已久,早期以减少视觉盲区为目的,从倒车影像到现在的全息影像,在加入图像分析技术后,实现了车道保持的功能,现在逐渐在推行的主动制动也是以图像信息为其中一个参考依据。 3D摄像头的技术应用也为疲劳监测的开发带来了新的契机,原先的技术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系统对驾驶员状态监测的准确性,特别是遇到佩戴眼镜的驾驶员,再加之逆光的环境,传统的摄像头会受到较大的干扰,这导致了很多厂商在这项技术的开发过程中遇到阻碍,进而迟迟不能与车型产品相结合。 ● 开发环境 像英飞凌这样的公司在硬件上为汽车电子的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但最终的技术应用还要经历系统开发、验证、整车匹配等环节,所以,摆在开发者面前的仍旧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对于主机厂而言,可调配的资源比较丰富,第三方的服务公司也具备一定的开发、整合能力,但对于那些刚进入造车领域的新兴公司,特别是那些规模不大的公司,对于他们而言,步入电子系统开发的大门可能还是要迈上一个较高的门槛。 英飞凌在看到这一形势后,凭借自己在半导体行业的地位以及客户群体,在3年前建立了一个汽车电子生态圈,通过这样的方式为那些寻求外包开发的公司与具备开发能力的公司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这种O2O的方式不仅促成了供需双方的合作关系,对于英飞凌而言,为斩获更大的市场谋得了机会,特别是通过这样的平台与一些独立科研机构的合作达成就意味着在中国本土的电子业实现了渗透。 如果你对汽车电子开发感兴趣,也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看看 |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共0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