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汽车设计 > 汽车造型 > 查看内容

轿车+SUV?台湾设计师教你小车做大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liuxianglong 作者: 舒宁来源: 汽车之家
PostTime:19-5-2016 19:06
编辑:舒宁 说起海峡另一端,台湾省的汽车工业似乎在我们印象中一直都比较神秘,可能是因为每一次我们去台湾省的时候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1
锐3的奥秘

    说起海峡另一端,台湾省的汽车工业似乎在我们印象中一直都比较神秘,可能是因为每一次我们去台湾省的时候,都顾着流连于美景而忘记留意当地的汽车了。诚然,台湾省在工业领域的发展与大陆不太相同,较早的吸收到了日企文化的台湾车企似乎在汽车方面有着更为独到的见解,在设计上亦是如此。那么究竟台湾设计师在汽车设计方面有着什么样的不同见解呢?





  石志杰:加州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毕业,曾任通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设计总监,我们熟知的第一代国产别克君越等车型均为其笔下作品。现任纳智捷品牌首席设计师,裕隆华创车电设计中心副总经理。





● 如何毫无违和感的让家轿实现SUV数据?
  “设计大车容易,设计小车难。”石志杰先生的这番言论,我似乎能够明白一些道理。确实,与设计家轿相比,豪华车的客户群体对车辆要求比较单一,只要能彰显身份、有品位、配置高和乘坐舒适,其实就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成功作品,而在设计家轿时,购买家轿的客户群体希望在有限的资金内达到尽善尽美,但又碍于可支配资金不够充裕,难免会在选择方面出现“妥协”。让一台家轿从“妥协”到“兼得”,既能拥有轿车的流畅外观,又要具备一定的类似于SUV车型的优势数据,是石先生在纳智捷锐3设计上提出的有要求,那么这一切是怎么实现的呢?


  初见此车,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并未对其产生多么大的兴趣,就是一台家用车,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长相也不是非常惊艳,不过也算不上难看。而在与石志杰先生的交流中,我发现了这台车的一个有趣的设计细节:从尺寸参数角度来说,这台车有着高视野、高车身和高底盘通过性这三个特点,也就是说,虽然长得不像SUV,但这台车是在有意向SUV化设计的。


  而将轿车SUV化,或者将SUV轿车化,就这两种概念来说,纳智捷绝对算不了第一个这样做的厂家,例如沃尔沃S60 Cross Country这些车型,更宽泛点儿讲就是“老外”经常说到的Crossover,都是这样的理念。但将这两种设计语言融合在一起,就难免会出现“如何和谐的融合在一起”这样的问题。


  举个例子,就拿沃尔沃S60 Cross Country来说,起初是希望做一台车,既能拥有三厢轿车的流线造型,又能拥有SUV的通过性。但由于轿车的视觉重心较低,而SUV又正好相反,将两者的设计线条融合在一起之后,就诞生了这台挑战人们传统审美的车,在造型方面存在很大争议,市场表现也未达到预期的那么出彩。
  所以在我听完石先生介绍纳智捷锐3之后,我对于这台家用紧凑型轿车还想兼具一些SUV数据这一观点确实表现出了质疑的态度,因为这台车看起来实在是没有什么SUV的特征。如何让一台轿车具备SUV的数据,并且看起来还不那么违和?石先生带我们看了一些设计细节。


  现在的很多轿车设计中,但凡要让这台车具备“运动感”的时候,锐化前杠和导流设计几乎成为了“标配”,激进复杂的线条运用确实能带来视觉冲击力,但使用不当也可能造成涉及过度这样的问题。



  写意?没错,石设计师说,在对于一台车的造型理解方面,单纯的去借鉴元素或生搬硬套那些很多车企喜欢说的“中国元素”绝对不可取,想让一台车看起来不违和,充分理解对线条的运用,与其具象化的做设计,不如尝试着描绘一种感受。




  而通过更大的后窗面积和更复杂的腰线这样写意的方式,都让这台车的上下比例趋于视觉上的和谐,不会因为“SUV化的尺寸”而产生“头重脚轻”的违和感。


2
写意之美

  聊了很多有关线条与意境的设计,我突然问了他一个问题:“仅仅依靠线条就有这么强的意境表现吗?”“不不不,显然不是这样,意境的产生与表达,还需要在未来家族化设计中得以体现。”


● “家族设计也在演变,一步步体现中国元素。”


  聊起现在的汽车设计时,家族化设计一定是现在各大汽车品牌所不可避讳的特征设计方向,同品牌不同类型的车,具备一定程度的共性设计,让人们通过一些特征一眼就能辨认出该品牌的车,提高辨识度,将成为未来车企除去车标之外,另一个极具标志性的特色设计。




  家族前脸设计方面尝试采用仿生学设计和书法元素,让这个年轻的品牌在特征设计方面营造一种意境美。



  对于纳智捷品牌而言,通过对书法等中国元素方面的理解,体会其中的意境,用于表达写意美的同时,还能在两种相互矛盾的风格融合方面起到柔和过渡的效果,让设计看起来不会那么“套路”,更多的是在表达一种感受。在汽车设计方面,中国人对美的理解,从某种程度讲还是很有建树的。

● “中国设计与其生搬硬套,不如去写意。”


  就像上文分析所说,“与其生搬硬套那些中国特征,还不如理解一下中国文化,描绘一种意境”。诚然,在我国文化当中,写意的表达手法是有别于其它国家那些写实派的一种描述特征,从意境上创造美感,描绘一种感受。


  在汽车设计领域中,各国设计都有着本国鲜明的特征,这不仅与其国情和文化有关,与本国用车环境与人文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多年发展,很多车企逐步衍生出了具备本国特质与其品牌鲜明特点的设计元素,比如说到宝马,你一定会想起双肾和操控,说到劳斯莱斯,一定会想起庄重豪华的英伦范,而若说起中国特色,除了年逾半百的红旗CA770,很难说什么中国设计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者什么是中国设计的特质,也许是因为真正的中国设计仅仅发展了十余年,还未有一套成为体系的设计风格,各家车企都在摸索前进,各成风格。




  那么将写意手法融入一台中国设计的车中,会出现什么效果?我相信在上文的分析中你已经有了答案,但这也正是难点所在——如何去表达写意?写意不像写实那样,只要达到尽量的“像”或者尽量“实际的表达”,就可以完成。那种看似没有体现,但从感受上带来的一种美感,并非是能用什么简单设计技巧所能表达出来的一种语言。




  确实,这样的写意设计处理让整车看起来就不那么违和了,这些手法在对处理视觉重心方面有着奇效,然而你还说不上来究竟是具体怎样实现了这一效果,也许这就是纳智捷这个品牌对中国设计的一种写意理解吧。
● 衣领设计与大屏成为主流
  除了外观设计方面营造一种写意的美感,内饰设计上也是汲取了对中国元素的理解,在保留一定程度高级感的同时,尽可能的表达一种意境美。


  台湾省的电子产业之发达,造就了其车企在内饰科技感上的设计理念。但在锐3上,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中控台屏幕尺寸并不像很多主打科技理念的车那样,会采用一块很大的纯触摸屏,取而代之的是具备实体按键的9寸触摸屏,这样做的理念是基于实体按键可以盲操作考虑,不会因为操作触屏而过度分神,在安全性上较纯粹的大触屏而言更好。



编辑点评:
  可以看出,这位来自海峡另一边的设计师实力不俗,也让我对中国设计有了另一种理解。但这不代表他的设计就一定是十全十美,从纳智捷锐3上我们还是能看到我国车企在设计领域的一个通病:不成系统。这就回到了我们一开始就提出的问题:究竟中国设计在什么地方有别于其它国家?在我看来,中国设计依旧处于摸索尝试阶段,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设计逻辑,成不成系统不过是时间问题,那么究竟谁能主导中国设计?我不敢说,但从这次会见中,我不仅看到了如何巧妙地将“小车做大”,似乎还看到了一些对于中国元素设计的更深层次理解,不再生搬硬套,这应该算作一种进步吧。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4-4-2025 14:59 , Processed in 0.21168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