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汽车七日谈(一):汽车体验设计
在过去两年的多个项目里,尤其是成立XID Lab体验创新实验室之后,我们将汽车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创新工程师、产品经理、品牌创意总监、市场营销总监、战略咨询专家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水手们站在帆船的最高点,他们有幸可以看到更远的海面。 在过去两年的多个项目里,尤其是成立XID Lab体验创新实验室之后,我们将汽车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创新工程师、产品经理、品牌创意总监、市场营销总监、战略咨询专家、交通系统规划学者、超级用户们放到一起,从用户需求的冰山一角出发,抽丝剥茧凝练品牌语言,顺藤摸瓜寻找技术创新,试图发掘汽车的产品定义与概念设计的新方法。我们把这个新鲜的过程称为“汽车体验设计”。它打破了传统的汽车设计流程,并探索出了一些有趣的东西。接下来,我会通过七个章节,逐一分享一些对汽车未来的理解。 一、汽车:智能机器人 邓爷爷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汽车形态的演化,有时候是受到商业潮流的影响,有时候是因为某种新兴的用户需求,但如果我们放在汽车诞生一百多年的历史中看,汽车产品概念的每一次大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科技的进步(关于这个话题,在《未来汽车形态的猜想(一)汽车Package的演变》这篇文章里有详细阐述)。 未来10年内,对于汽车这个产品影响最深远的技术,不是新能源,也不是车联网,而是自动驾驶。人们的绝大部分交通工具进入自动驾驶时代已经不可阻挡,只是时间问题。 实际上,能够自动驾驶的汽车,就不仅仅可以自动驾驶了,而是会变成一个非常聪明的智能机器人。它会感知周围的环境,分析判断,然后执行它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而这几乎就是一个拥有完整神经系统的生物会做的事情。 这种感知和执行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即时的,直接的影响,整个城市以及城市之中的人们都要学着适应生活在这样一群川流不息的智能机器人中间。结合另外一个更快到来的新技术:能够使万物互联的5G网络(预计在2020年就会走进我们的生活),全世界的汽车都可以连成一个网络,并且与交通基础设施、城市环境、每个人的智能手机、电脑以及智能家庭全部链接,互联网将拥有无数个传感器,摄像头与发动机可以操控,而汽车会变成这个新生代互联网最活跃的原住民。 2020年5G网络的到来可以实现V2X 与特斯拉想要的单车拥有应对任何情景的“个体式”自动驾驶技术不同,一些国家政府更喜闻乐见的是由云端(大概是一个超级AI)统一管理调度的“集群式”自动驾驶——后者类似类似蜂王与工蜂的关系,其核心诉求不是追求个体的出行最优化,而是集体的出行最优化(为此可能会牺牲部分个体的利益)。自动驾驶技术或多或少需要云端支持,这从技术本质上为实现这种大一统式的管控机制提供了可能性。实际上,今天Uber等网约车公司正在研发的无人驾驶技术,必然包含了云端统一调度以优化全局效率的诉求。 但无论如何,自动驾驶的实现绝对会是一个人类历史的里程碑。就汽车设计而言,汽车这个产品的整个设计逻辑将会被颠覆。如果车可以自己从A点到达B点,那么人们使用车的场景会变成什么样子?人们的需求会产生怎样的变化?产品应如何对应新需求? 首先应用自动驾驶的可能是园区用车(比如高尔夫球场或机场的摆渡车)和物流用车(比如京东在研发的无人驾驶物流车)。简单来说,就是驾驶席被取消了,车内有一个完整的大空间全部用来装人或者装货。但真正对我们生活上产生影响的,可能是今天大部分乘用车变成无人驾驶的时候。不需要驾驶的车辆不再会有方向盘和“油门”(那时候大概应该叫电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极简的控制面板,和一组舒适的环绕沙发。汽车会变成一个穿梭在城市中的玻璃房子,每个人抬头就可以看到这个魔幻森林。人们在车上工作,吃饭,喝酒,唱歌,买东西,玩游戏,谈恋爱。汽车将不再是今天的“小汽车”这幅模样。 Mercedes-Benz F015 Luxury in Motion Concept (2015) 无人驾驶概念车 无人驾驶汽车的形态应该怎么设计?从气质上说,它会更像是一个建筑物,而非一辆汽车。空气动力学对车辆形态的影响不会改变,但车辆或许不会再被设计得像一头性感的大猫,而更像是一个穿梭飞船。很遗憾,人们将会失去控制一头钢铁野兽的快感,那些优雅的充满肌肉感的跑车形象将会停留在博物馆里,像法拉利或兰博基尼那样的设计不再有太大意义,人们宁愿坐在更大更舒适的空间里,让车辆平稳快速的运行。 Volkswagen Sedric Concept (2017) 无人驾驶概念车 被改变的不仅仅是车本身。由于无人驾驶更加安全,或许有一天有人驾驶将会被立法禁止,以降低公路上的事故率,同时大大提高道路限速。如果无人驾驶可以以平均时速180km/h在城市中穿行,那么从上海嘉定F1赛车场(十分偏远的郊区)到静安寺(绝对的市中心区域)只需要10分钟,这意味着城市生活的半径将会急剧扩大,会有更多人选择住在郊区,甚至跨城居住生活。这也许意味着郊区的房价可能会进一步疯长哦(但市区学区房的房价未必会下降哦)。 会有人感到失落。驾照这个东西将会变成历史。想要体验驾驶乐趣的人,只好开着GT86去下赛道了。而他们的儿子可能永远无法体会轰鸣的引擎声跟性感到底有鸡毛关系。 鉴于自动驾驶很可能会在未来5-10年内到来,对这个话题的深入研究已经在整个行业提上日程了。 二、汽车:泛共享化 今天的家用车,真正被使用的时间加起来很可能不到车辆寿命的10%。而在这10%的时间里,一辆准载5人的家用车大部分时间里都只载了一个人。这难道不是一个提高效率创造价值的巨大机会吗? 由于更高效的利用率带来的高性价比,共享汽车将会大范围代替那些仅仅充当着基本代步工具的私有汽车。周末开一辆敞篷跑车带着女朋友去莫干山兜风这件事或许最好是一辆私家车,但每天上下班通勤这件事就不需要了吧——除了不必忍受复杂的路况,小心翼翼不要违章,不用四处寻找停车位以及支付昂贵的停车费,还有每年收割一次的车险,你还可以在上班路上准备一下例会汇报要点,或者在下班路上玩几局王者荣耀。实际上,这有可能使你生命中的可用时间延长10%。 从Uber和滴滴的增长速度来看,共享汽车已然势在必行,但今天还没有任何一款车为共享而生。今天的共享汽车(包括租赁用车和网约车,也可以算上出租车),实际上是将设计给私人使用的乘用车稍加改动,甚至直接拿来使用的。但共享汽车的使用场景和用户需求,与私家车存在巨大的不同,这种需求的差异正在催生一种新的车型诞生。 大众MOIA推出了一款专为网约车设计的车型 与传统私家车比起来,共享汽车将会提供更优秀的乘坐体验,而不是驾驶乐趣。这意味着产品的工程设计核心与成本分布将会发生本质的变化。共享汽车将会有更加严苛的成本控制要求,更加鲜明的运营品牌形象,更加durable的特殊设计,以及与数据采集更加紧密的联系。共享汽车的设计将更趋近理性实用,人们对于共享汽车内饰的关注程度将远远超过外观。凸显社会地位和个人喜好的某些华而不实的装饰在共享汽车上将不再存在,而能够激发人们体验乐趣的“仪式感”和“社交属性”可能是新的突破点。没有人在乎早上坐的滴滴快车上的装饰条是否是实木的,但人们会在乎车上有没有异味,后排能不能翘起二郎腿,以及,最重要的,每单的价格是多少钱。 蔚来EVE概念车的内饰设计已不再通过奢华的装饰来激发人们的占有欲,而是强调体验感 目前,共享汽车占汽车总数的百分比很少,但数量在急速攀升。未来,共享汽车会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大部分日常代步的出行需求将由共享汽车满足(保时捷或许不会被共享汽车替代,但雪佛兰就很难说了)。共享车型并不仅限于一种车型,而是几种,但它们一定与现有的以售卖给私人为设计初衷的产品非常不同。 实际上,当你名下的车给你的家人或朋友使用时,或者周末载着三两个朋友一起郊游时,某种程度上也已经是汽车的共享概念。未来,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此处或许应该插入一篇讲区块链+里程服务的文章),私人用车和共享用车的界限会更加模糊,你可能会愿意将你的车借给同一个公司的同事,同一个俱乐部/社区的成员,甚至任何信用等级足够高的陌生人。共享带来的效率足够高,以至于大部分追求性价比的人都会选择共享汽车而非拥有汽车,拥有自己的专属汽车也就变成了一件称得上奢侈的事情。 结合无人驾驶技术来看,汽车终将会变成一个个可以赚钱的“生产工具”,就像房地产一样,资本家会拥有很多无人驾驶汽车,供人们租用。 “里程付费”未来会变成一个基本出行付费概念,就像今天为手机网络流量付费一样。无怪乎今天大众、丰田、福特、通用、奔驰等国际汽车巨头都声称自己已经不再是一家“汽车制造公司”,而是正在转型成为“出行服务商”——他们不想沦为真正价值垄断者的代工厂。支撑Uber和滴滴成为估值大几百亿美金的独角兽的故事,绝对不是一个打车app,而是全球出行服务商的潜在价值。未来,Waymo、Uber、滴滴、特斯拉和传统OEM,加上一众新能源创业公司,都将会角逐这个几十万亿美金级别的市场,也难怪这么多资本疯狂涌入。 |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共0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