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政策法规 > 查看内容

汽车零部件生态群调查 中小供应商状况堪忧

文章作者头像
发布:清雅轩 作者: webmaster来源: job.cartech8.com
PostTime:10-6-2008 22:03

以下为文章全文:(本站微信公共账号:cartech8)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PAC集团驻上海全球采购总监金施伟表示。

跨国采购在其它制造业由来已久。对汽车行业来讲,主要体现在配套市场上的主机厂或大型零部件制造商到低成本国家采购,当然售后市场上的大型企业也加大了跨国采购步伐,采购除了零件或部件外,甚至以贴牌生产方式采购整个总成。

盖世汽车网报告指出,从2003年到2008年跨国公司在华采购零部件累计总额高达2000亿美元,在中国设立的各类采购中心也达400到500家。造成这种狂热的原因其一是北美的主机厂和配套供应商竞争压力太大,降成本心切;其二MadeinChina产品比比皆是,因而认为零部件采购也会一样迅速;其三,一些厂商过于乐观的预测和宣传也起到了鼓动效果。

然而事实上,根据这近四、五年的实际采购实践,中国采购成果并不像预测的那样乐观,约80%以上的公司没有达到采购量和采购降成本目标。国际采购商已将目光转移到越南、印度、泰国、澳大利亚等国。主因有:配套市场的零部件采购对供应商资质要求很高,能直接符合要求的本土零部件公司较少,能符合要求的配套供应商传统上只专攻国内配套市场,绝大多数没有出口经验;由于中国汽车市场这几年增速太快,部分供应商没有产能做国际市场,因此也没有重视国际采购商。总之,在这一轮国际大公司主动伸出橄榄枝的热潮中真正能抓住机会的并不太多,而这样的好机不会长期存在。

无实力供应商压力陡增

整车厂通常每年要求配套供应商降低5%或10%的价格,正常来说,上下游随着规模扩大,通力完成这个预期并不难。但今年的原材料涨价使得在这场谁来承担成本上涨压力的对话中,可用“结果论”来证明双方的强弱对比及合作关系。

在整车配套生态圈中,分为三个层级,Tier1是指汽车系统供应商,Tier2是指汽车总成/模块供应商,Tier3是汽车零件/元件供应商。张君毅表示,Tier1当前由博世、韦世通、德尔福等跨国零部件企业主导,在车型开发阶段就参与进来,且知识产权自己掌握,厂家要另谋高就就得重新开发。Tier2里面大的知名供货商也有一定资本进行议价。而Tier3群体是以原材料生产、低技术含量、劳动力密集生产方式的小零部件商,“这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完全没有核心技术的,肯定会倒下一批。”张君毅指出,当前除了一些资质较好的零部件商在物色“猎物”外,不少私募也加入进来,盘下一个零部件企业后,或自己经营,或“包装”后再转卖他人。

另一方面,整车厂需要一个较稳定的伙伴关系,因为很多研发或是开发成本都转移至零部件企业,要维系好与零部件厂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在日韩系汽车企业尤为明显,其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一汽丰田、广州丰田等日系车厂高层均表示,企业将自行消化成本上涨压力。旗下经销商则透露,今年以来凯美瑞价格不断下降,零配件价格保持稳定。企业仍以争夺市场份额的为首要任务,不会轻易将涨价压力转嫁给消费者。

在Tier1跨国零部件巨头马勒眼里,现阶段中国零部件行业问题“不是很好回答”。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总裁荣克接受本报采访时仅含蓄提到:目前中国汽车制造商仍需很多外国零部件生产商支持,使产品质量和标准再上台阶,以达到国际标准。“国内有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紧缺。

[文章纠错]

文章网友提供,仅供学习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

你的权益请联系542334618@126.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会员评价:

0 发表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8-8-2025 00:23 , Processed in 0.26806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